第一百九十六章北海求援[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且说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陶谦在徐州城内,闻得曹操起军报仇,杀戮百姓,不由仰天恸哭道:“我获罪于天,致使徐州之民,受此大难!”
当日陶谦急聚众官商议,堂上将官曹豹出列说道:“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我愿助使君破之。”
陶谦闻言自思无计,只得引兵出迎,远望曹操军如铺霜涌雪,中军竖起白旗二面,大书报仇雪恨四字。
军马列成阵势后,曹操纵马出阵,身穿缟素,扬鞭大骂陶谦。陶谦闻,不得不硬着头皮出马于门旗下,欠身施礼道:“谦本欲结好明公,故托张恺护送。不想贼心不改,致有此事。实不干陶谦之故。还望明公明察。”
曹操听了开口大骂道:“老匹夫!既杀我父,还敢乱言!谁可生擒老贼?”
曹操话音方落,夏侯惇应声而出,陶谦慌走入阵中,夏侯惇持刀赶来,曹豹挺枪跃马,前来迎敌。两马刚相交,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军皆乱,各自收兵。
陶谦收军入城后,与众人计议道:“曹兵势大难敌,我当自缚前往操营,任其剖割,以救徐州一州百姓之命。”
陶谦言未绝,一人出列进前言道:“府君久镇徐州,人民感恩。如今曹兵虽众,但未能即破我城。请府君与百姓坚守勿出,某虽不才,愿施小策,教曹操死无葬身之地!”
众人闻言大惊,纷纷望向说话之人,他们都想知道究竟是谁竟然敢口出如此狂言!
却说献计之人,乃东海朐县人,姓糜,名竺字子仲。此人出身徐州富豪世家,经常来往于洛阳做买卖,有一日其乘车而回,路遇一美妇人,来求同载,糜竺自视甚高,深知男女授受不亲之礼,于是下车步行,让车与妇人坐。
行及数里,这名美妇人请糜竺同载有事相商,糜竺于是上车,上车之后糜竺端坐如常,目不邪视,又走了一阵,美妇人辞去,临别时对糜竺说道:“我乃南方火德星君,奉命前往徐州烧你家。感君相待以礼,故明告君。君可速归,搬出财物。我当夜必来。”
言讫不见。糜竺见了之后大惊,急忙飞奔到家,将家中所有,疾忙搬出,是晚果然厨中火起,尽烧其屋,糜竺经过此事之后,自知冥冥之中尚有天意,于是广舍家财,济贫贫苦。
后来陶谦闻听之后,特聘其为徐州别驾从事。
且说糜竺当日献计陶谦道:“某愿亲往北海郡,求孔融起兵救援,更得一人往青州田楷处求救,若二处军马齐来,曹操必退兵!”
陶谦闻之,如今也只能如此了,于是他听从了糜竺的计策,遂写书二封,问帐下谁人敢去青州求救,一人应声愿往。
众人视之,乃广陵人,姓陈,名登字元龙。陶谦先打发陈元龙往青州去请田楷,然后又命糜竺赍书赴北海,自己率众守城,以备攻击。
却说北海太守孔融,字文举,鲁国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自小聪明,年十岁时,去见河南尹李膺,门人看孔融年纪轻轻想要为难于他,年少的孔融却自在老城的对这门人说道:“我家与李大人世代通家,你敢拦我?”
门人看孔融的气势不由一愣,所以不敢为难,引孔融入门见李膺,等到二人相见后,李膺听了下人的话后,不由问道:“你祖与我祖何亲?”
孔融渡步说道:“昔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融与君岂非累世通家?”
李膺听了之后,不由大奇之,少顷,太中大夫陈炜来找李膺。李膺指着孔融对陈炜说道:“此乃奇童,君以为如何?”
陈炜呵呵一笑说道:“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
孔融闻言立刻回声呛道:“如君所言,君幼时必是聪明之人。”
陈炜等人闻言之后,皆笑道:“此子长成,必然能有一番作为。”
当然这些只是孔融年轻时的故事,当不得什么,但孔融也就是在此时自此得名,后来青州乱,黄巾起,孔融因功累迁北海太守。
而且说起孔融,他还有一个身份,夫子庙的后人,昔年青州乱,夫子庙正好处在风口浪尖处,若不是有夫子庙的支撑,恐怕当时的青州连北海也得丢了!
而且孔融极好宾客,常对身边的人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我之愿也。”
孔融在北海这些年,甚得民心。当日正与客坐,人报徐州糜竺至。孔融请糜竺入堂相见,糜竺施礼过后,孔融问其来意,糜竺从怀中出陶谦书信对孔融说道:“曹操攻围甚急,望明公垂救!”
孔融见信之后,脸色也变得沉重了起来,昔年他们都曾为讨董而出力,
第一百九十六章北海求援[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