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汉军,前面有豪族滴干活,我来带路[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正文卷第123章:汉军,前面有豪族滴干活,我来带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配合上【忽悠】。

    刘恪觉得,自己绝对是造反头子,还是特别能蛊惑人心的那种。

    这俩玩意要是合成,指不定能合个什么诡异玩意儿出来。

    天命抽都抽出来了,不好好用一用,怪可惜的。

    堂堂一个皇帝造自己的反,可能有点抽象。

    但大汉的皇帝,带着交趾的人民,造交趾的反,这也没什么吧?

    于是乎,汉军这么一路打,一路分,一路鼓动流民、百姓,所过之处毫无抵抗。

    有黄公权大义灭亲做表率,日南郡治下的郡县,竟有三分之二的豪族,主动把土地献了出来。

    要是实在族中阻挠重重,族老、族长之类的碍事玩意儿舍不得田,直接检举揭发。

    你不想活,我们还想活啊!

    这些豪族的反应,着实有些出乎刘恪的意料。

    不仅自发献田,还有大义灭亲,进一步促进了分家析产。

    见豪族们如此配合,基本没有难度,刘恪也就将打豪族分田地的事情,全都交给了陈伏甲。

    他自己则是借着【瓦剌留学生】的天命,操着一口南越土话,忽悠了一波迁至县城中居住的南越土著。

    南越土著并非全都住在山林里。

    毕竟交趾国立国也有几百年了,虽说南越土著们,依然有着自己的一套习俗文化,但对中原文化也比较认可。

    再说了,县城一应配套设施齐全,城里住着,再怎么也比山林里舒服,土著归土著,不能当土鳖啊!

    这些住在县城里的南越土著,比山林里的南越土著,思想上更为开放,也更有野心,几亩田就能让他们拼命。

    而且他们的战斗力,并不比住在山林里土著,差太多。

    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是很不错的兵源。

    刘恪当即就用豪族的粮,扩军八千。

    死完最后一个南越人之前,汉军绝不会退出交趾。

    一路摧枯拉朽,最后整个日南郡范围内,也就只剩下了日南郡城。

    并且已经逐渐发展出了,一套成熟且固定的模式。

    投了的带路党,留你一命,分家,分田。

    不投的豪族,直接开始公审。

    审完就砍,还能挑几个幸运观众零距离观刑。

    也有胆子大的幸运观众,跃跃欲试,想亲自斩杀为富不仁的豪族。

    可惜谁能砍人这个问题比较严肃,执法权只能在朝廷。

    话说回来,即便有了固定的带路模式,日南郡也挺难打的。

    足足阻挠了汉军三日。

    三天时间,放在以前,都已经拿下三郡了!

    这次确实麻烦,也不知道是交趾国中,是哪个能人,提前将日南郡和九真郡的郡兵,给换防了。

    因而这日南郡的守将,以及大多数郡兵,就算城破了,也影响不到亲族。

    光棍一个,啥也不在乎。

    尤其是这刚调防过来的守将,还是个南越土著,铁了心要为国尽忠,口中大喊着为了天柱神的荣耀,死守到底。

    可惜了这么一个忠臣良将。

    他想死守也没用,城中那么些豪族不想死守啊!

    你说伱又没爹妈又没儿女的,万一皇帝找不着人杀,迁怒豪族了,该怎么办?

    于是乎日南郡中的豪族们,借口为郡兵送物资,直接在酒席之间,给守将敲了闷棍。

    死守到底,所以他就死了。

    刘恪就这么带着大军以及裹挟的流民们,大大咧咧进城了。

    “汉军这边走!”

    “乡亲们都出来吧!汉军不抢粮食!”

    “汉军进城,打豪族分田地,乡亲们快来城门口分田!”

    “朝廷分田,来晚没登记上的,可就不作数了!”

    “汉军进城,不取百姓一分一毫,大家伙儿不要怕!”

    “汉军惩戒豪族,大家伙儿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啊!”

    刘恪:“.”

    这些被他号召来带路的交趾人民,热情归热情,积极归积极,就是路走的好像有点偏。

    嘴里的话总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味。

    不过大致意思,倒也没问题。

    “陛下,老夫心向大汉已久,今日终于迎来了太阳!”

    交趾豪族比中原世家直接的多,好在这也不是第一次。

    这些天来,刀抬得越高,这些豪族就越会舔,垫着脚够着头,也要拼命舔。

    刘恪已经适应了,拿捏着姿态:

    “你们这儿就三家,朕也很难办啊!”

    日南郡的豪族挺稀奇的,也不知道是因为郡治所在,人们更贪图安逸,还是被抢被土地重新分配怕了。

    居然就只有三家豪族,属于无比顽固的抵抗派。

    显然不够啊!

    倒不是说田产不够。

    不管你是直接投降还是顽固抵抗,都得分家析产,因而田产肯定是够分的。

    不够的是人头。

    早期的砍头公审,可以为了赶进度,缩短传播时间,而粗糙一些草率一些。

    可到了后期,雪球越滚越大,公审的场面就要足够大,才能凝聚人心。

    杀得豪族够多,受欺负的老百姓们,看了才能开心啊!

    田产,是物质上的满足。

    人头落地,则是精神上的满足。

    刘恪觉得,要彻底让交趾国的老百姓们,箪食壶浆喜迎王师,两者缺一不可。

    再说了,他对豪族定下的长期施政方针,和对付世家大族,是一个道理。

    拉拢一批,分化一批,最后砍上一批。

    至于想彻底搞死,是不太可能的。

    在大汉朝廷的统治基础还没打牢之前,完全把这些人推到对立面,过于反智。

    而日南郡城的三个豪族,显然不太够砍。

    全都拉了,没有分化,打的太少,根本不顶用。

    而那带头的本地豪族族长黄夏,听皇帝嫌抵抗的豪族太少,人不够杀,立时一个激灵。

    他脸上挂着一副有你的笑容,咧开嘴,口吻极度献媚:

    “咱们心向大汉,且听闻陛下又是圣明之君,麾下兵马于民秋毫无犯,此情此景,自然令人心悦诚服!”

    刘恪脸上露出了一抹嘲讽的神色,像是赶苍蝇一样:

    “那你去跟百姓们解释解释?”

    黄夏一哆嗦,他可不敢啊!

    他为什么能成为带头大哥?

    因为家里人多,地多,名望高。

    为什么能人多,地多,名望高?

    因为擅长欺压百姓啊!

    百姓就是我家佃户,百姓的田就是我的田,百姓是我的私有财产。

    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见了已经变成了汉军形状的私有财产,他家里绝对没得活口。

    刘恪将声音压低了几分,再道:

    “朕也并非嗜杀之人,只是这犯了错的人,就应该被惩戒。”

    “这样吧,你们下去,先商量着拿个名单出来。”

    “是张家的杂役也好,李家的伙夫也好,这人头得凑足数。”

    黄夏吓得不轻的脸上,多了几分光彩,就像是三九寒冬一杯热茶下肚,温暖了许多。

    皇

第123章:汉军,前面有豪族滴干活,我来带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