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制霸工商业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章 灞桥赈灾(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经过几天的踩踏,救济点内部的通道,坑坑洼洼,满是雪水、泥浆,泥泞不堪。

    陈术安排一些人去河里采挖石子、沙子,在救济点区域内所有通道,都铺上一层石子,石子上面再铺一层沙子,砸实。

    水坑、泥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坦、规整的路面。

    多日的赈灾施粥,灾民已经汇集了一万多人。这一万多人,使得救济点的占地范围,不断地向周围拓展。

    唐代平均每户五至六人,每一百户为一个里,五个里为一个乡。陈术负责的救济点,一共有一万多人,大概相当于五到六个乡的人口了。

    唐武德年间规定县的等级,户数五千户以上为上等县,两千户以上为中等县,一千户以下为下等县。而这一万多人,折算近三千户,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规模了。

    于是,一个救济点,生生搞成了一个小城镇。

    救济点内,一间间草屋排列有序,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这些道路,通往他们晚上住的草屋,通往白天劳作的区域,通往河边的炉灶区,通往专门设置的厕所区。

    稍微大些的孩子,由陋园的婢女们带着识字,小一点的在救济点内追打嬉戏,老人们三三两两凑成一堆堆的,一边看照着孩子们玩耍,一边拉着家常。

    生病的人,以及怀有身孕的妇人,由自己的家人,或者陋园的婢女负责照看,也被照顾的很好。

    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草屋,足够多的冬衣和睡垫,男人和女人们也不用那么急着赶工了。

    有些人还问陈术,有没有其他活安排,吵着说,每天不干些活,闲着憋得慌。

    现在,就等着朝廷通知了。一般灾后,朝廷的大批物资运达他们的家乡,会给他们下达命令,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赶到家里,找里正报到,逾期会按自动脱籍处理。

    多日以来,已经逐渐接受了受灾的现实,郁闷、焦虑的心情也已经稍稍缓解。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一边不紧不慢的干着手头的活,一边和边上的人闲聊着。整个救济点,那沉闷、压抑的气氛逐渐消散,人群中也逐渐有了笑声。

    虽然还有灾民陆续到救济点来,但已经比较少了。

    陈术准备找万年县令韦大钦,问问他灾民返乡时间,毕竟人聚集太多,陈术有点不安心。

    至于吃饭消耗的粮食,对他这个拥有耕地数千亩的狗大户而言,毛毛雨啦!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灾民迟迟不返乡,官府最近有没有什么活需要干,也好给这群人安排了,真的不能让他们太闲。哪怕一丁点活,每天懒懒散散的干着,占身子,牵制着,分散些注意力,也比啥也不干安全一些。

    陈术骑马来到了长安东门之一,春明门。没有找到韦大钦,倒是看到一些长安城内豪爵、勋贵,以及官员们府上派来的施粥摊位。

    陈术打听到,韦大钦去延兴门巡查了。延兴门是长安另外一个东城门,位于春明门南边。

    “术哥,哎,这里!”

    “陈兄,往这看!”

    忽然两声叫声响起,一听就知道是杜荷与房遗爱。

    陈术在一排施粥的摊位的棚子里,看到了两人。

    “杜大善人、房大善人,哎呦,还有程大善人……,嗬!你们都在啊!”陈术走上前调侃道,又看到了,坐在旁边休息的纨绔天团其他几人。

    “那可不!咱们毕竟是‘长安六侠,救危扶困这种事,怎么能少的了我们的身影!”杜荷一脸嘚瑟说道。

 &

第40章 灞桥赈灾(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