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汉末之王氏天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 王难得[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96,智力82,政治65,魅力89。】

    邓愈,原名邓友德,字伯颜,16岁领兵抗元,在公元1355年(至正十五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赐其名为邓愈。

    之后,邓愈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太平、集庆,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后转战浙西,屡败元军,累积军功屡次升官,历任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右谕德。

    1370年(洪武三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

    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在明初名将中,邓愈绝对是名列前茅的,一星级统帅召唤卡如果可以召唤出这样的名将,那王羽此次召唤也值了。

    【叮咚,召唤第二人,明初名将,汤和,统帅92,武力94,智力80,政治86,魅力88。】

    汤和,明朝开国功臣,与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在一条小街上一同长大的,童年的汤和心中就有壮志,在嬉戏玩耍时,喜欢统率群童,练习骑马射箭。

    成年之后,汤和身高七尺,举止洒脱,沉稳敏捷,善于谋略。

    当时天下大乱,凤阳一地更是苦不堪言,汤和为了生存便带领十多个壮士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他因作战勇敢而被封为千户之职。

    后来,汤和便追随朱元璋,随其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随后便常驻常州。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汤和又攻占延平,擒获陈友定,平定福建。

    1370年至1385年间,汤和随徐达西征,后又北战伯颜帖木儿、思州蛮族叛乱。

    汤和最大的名气,不在于他的战功,因为明朝初期战功胜于他的比比皆是,汤和最令人佩服的是他能够懂得功成身退。

    在朱元璋年事已高时,他不愿意将领长期掌握兵权,只是还没有公开采取措施,而此时的汤和就洞察出了他的本意,直接前去告老还乡。

    而汤和也成了明初将领中,少有能功成身退之人。

    【召唤第三人,明初名将,廖永忠,统帅93,武力94,智力73,政治68,魅力85。】

    廖永忠,廖永安之弟,明初开国名将。

    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之际,随从兄长廖永安归附朱元璋,渡江克集庆。

    其兄廖永安在太湖之战,被张士诚部将吕珍所败,被擒后坚持不降,被囚八年,死于狱中,朱元璋为廖永安忠诚而感动,命廖永忠袭职为枢密佥院,总领水军。

    鄱阳湖之战,廖永忠建奇功,朱元璋手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赐之。

    可以说,朱元璋能够顺利击败陈友谅的水军,廖永忠就占了很大的功劳,因为若不是廖永忠为朱元璋训练出一支精锐水军,朱元璋凭什么击败陈友谅。

    不久后,廖永忠但任征南副将军,与汤和讨方国珍,数年后,又拜征南将军,从海路进军,平定福建、两广,以功封德庆侯。

第9章 王难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