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笔耕请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 对于他来说,中前所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战术目标,而他要寻找的是大明江山,那是一个战略目标。
一个摄政王如果和一个小小的大明边将这样纠缠不休下去,那么真正的战斗意义就不存在了。
就像当年的李自成一样,如果他在陕省一直和凌小云对持下去,那么也就不会有攻破大明都城,让崇祯殉难的事情发生。
所以舍弃眼前的一叶障目,才会有更大的海阔天空,这就是多尔衮忽然之间的开悟。多尔衮觉得凌小云根本就不是一个和他同等量级的对手,他真正的对手应该是那高居九重的闯王李自成。
而这个开悟对他来说实际上已经来得太晚了,他已经整整在这里消耗了十三天。
在向导官的测探之下,有一条小路可以绕过中前所直达山海关。多尔衮派英郡王阿济格之子哆布旗带领500人马作为尖兵,逢山开道,遇水叠桥。
没想到这位王子,就再也没有回来。因为中前所虽然是一座孤城,凌小云不能在距离很远的地方,设置伏兵阻击敌人。
但是他还是留了一个心眼儿,在那条通往山海关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了许多暗道机关以及地雷等物,所以这500名尖兵,在真正的探测完毕之后,实际上,只剩了不足半数。而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明军对此进行操作。
这个事情也让多尔衮听说之后,恨得咬牙切齿,但是他更庆幸的是,凌小云也不过就是这点设伏的本事了,除此之外他还能做得什么。
难道他就真的敢派出士兵来拦阻大清军队的行军步伐吗?恐怕借这位大明将领十个胆子,他也未必敢这样做。正为如此,多尔衮自负之余根本就没有安排断后的部队。
当一个人开始自负的时候,通常就已经是吃苦吃亏的源头了。多尔衮瞧不起凌小云,他忘了自己刚刚还在凌小云的城下吃了苦头。
本来凌小云真的没有打算去追击,毕竟只有几千人守城,都已经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要派出部队去追击十几万人,那实在是一个十分冒险的事情。
但是周笔耕的话,让他改变了主意,周笔耕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青涩的书生了,他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文武全才的将领
他对凌小云说:“兄长,如果我们就这样让多尔衮大摇大摆的从小路离开和吴三桂会师,那么我们的威严何在?我们的士气又何在?我知道在这个对峙的过程中,城中有很大的厌战情绪和悲观情绪,既然这样,我请缨带一支精锐部队,前往袭击多尔衮后军。只要我这一仗能打得赢,就会打消城中军民的悲观情绪和厌战情绪,让士气上一个大的台阶。”
凌小云却说道:“贤弟说的固然有道理,但是你低估了多尔衮的实力。他毕竟是十万铁骑的统帅,你要带多少兵去袭击他的后军?也不过就是送到他嘴里的一口点心罢了。你能够确保你自己全身而退吗?一旦出了什么问题,且不说将士们如何担心,那彤儿妹子又当如何,你可别忘了,你马上就是要做父亲的人了。体能不顾家”。
周笔耕却道:“兄长不要不要再说了,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我只去如果以身殉国,可谓得其所哉。但是我相信,现在想要啃掉我,他多尔衮还缺那副好牙口。我只要带500精兵,绝不恋战,快去快回,请兄长允准,我愿意军令状。”
凌小云此时心里也非常的纠结,因为他知道,多尔衮绝不是善茬。周笔耕此去,很可能连这位妹夫,连带着500精兵,都会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但是这个时候,周笔耕有一句话说的是对的,如果任由多尔衮通过小路和吴三桂会师,不管他是什么目的,实际上中前所,已经失去了在这里驻扎的意义。
凌小云终于下定了决心,把令箭交给了周笔耕,令他自行挑选武器装备以及所需人马。
周笔耕接令之后,马上要去准备。凌小云忽然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这个流程似乎古今不绝,都是在下属要慷慨赴死之前,上司必问的一句话,如果有什么要交代的,这个时候说出来,免得以后心中会有遗憾。
已经带兵许久的周笔耕岂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他只是微微一笑说:“没事儿,如果有事儿的话,回来我自己办。”
已经走到门口,忽然又回头道:“兄长,这件事就暂时不要让彤儿知道了,免得担心。”
第81章 笔耕请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