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坚守克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并不在于多尔衮,而在于背后一直都没有任何动静的吴三桂。
吴三桂雄踞山海关,一直以来都处于半独立状态,他虽然联络多尔衮,但却没有主动率军前去依附多尔衮。更有,他并没有对大顺军的李自成半点客气,来了就打,完全是处于半独立的半称王状态。
这个时候如果说吴三桂作壁上观,不产生任何的态度,那么凌小云完全没有任何的压力,敢于和多尔衮聚成一战,抗争到底。
可是反过来说,如果吴三桂这个时候在背后偷袭中前所,那么中前所就会产生腹背受敌的效果,而不得不兵分两面前来迎敌。那么凌小云的压力就会特别之大,中前所的压力,也将会承受双倍之多。
万一真的是那样的话,凌小云将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毕竟城外的多尔衮有14万人,而山海关的吴三桂有两万精兵,自己只有八千余人。用脚趾头算也知道,这场不对等的战争,到底孰胜孰败,孰优孰劣,孰强孰弱!
虽然如此,凌小云仍然决定不会放弃,他听天但是并不由命。凌小云,向山海关方向,派出了三对警戒流动哨。流动少的目的就是谨防吴三桂出兵中前所,对这里造成绝对威胁。但是就目前来看,似乎吴三桂还没有这个意思。
其实在多尔衮出兵之前,吴三桂就已经接到了出兵的消息。只是当清军在中前所停滞的时候,吴三桂也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对于到底是不是要进攻中前所,他思考了5天之久,最终拿不定主意。
吴三桂并不是一个善男信女,他也绝不是一个为了感情而如何如何的人。他和凌小云不过是曾经的上下级关系,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去牺牲凌小云,他可以毫不犹豫,但是他仍然下不了决心去进攻中前所。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前所的明军有很大一部分是他曾经的部下。
如果说吴三桂在京城沦陷,崇祯皇帝殉难之前没有去第一时间救援,还有的可说有的可解释的话,那么当他主动进攻自己曾经部下的明军的时候,就已经撕破了最后的面纱,露出了狰狞的笑容。
所以在没有看到前景和希望的时候,在没有足够诱惑的时候,吴三桂绝不会做这样的蠢事,绝不会向自己曾经的部下亮出他现有的屠刀,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吴三桂将无法自处,无法被天下所容忍。
更有甚者,他现在是山海关统帅,是辽东兵的主心骨,如果他对之前的袍泽亮出他的宝刀,那么他现在的部下就会忧心忡忡,说不定以后在哪一个时刻就会被自己的主帅当做牺牲品,当做晋升之阶,拿去染自己的红顶子。
在这样的思考之下,吴三桂并没有任何的军事行动来策应已经在中前所前,陷入了苦战的多尔衮。
多尔衮并不知道吴三桂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他也没有时间来考虑吴三桂到底是怎么想的。因为现在他正在全力的对付凌小云,他需要极力的去思考这个对手,到底是怎样的信仰能使他支撑到现在,能使他敢于对抗14万大军。
百思不得其解,但战斗仍然在继续,中前所前,清军已经坚持到了第10天,双方各有战损,但是没有任何一方敢于退缩,因为一旦退缩,士气将会万劫不复。
这就像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但是想进去的进不去,想出来的出不来。
但是凌小云知道他们相比于清军来说更加的没有退路,因为清军如果迈不过这座城池,他们最坏的结果无非是绕路甚至是原路返回,但是如果这座城池真的丢失的话,那么明军将会天涯亡命,甚至是放下武器,被人屠杀。
基于这样的动力之效,明军守城的勇气和士气愈演愈烈,他们的战斗力被激发了,他们的勇气也被激发了。清军忽然发现,这些明君竟然爆发出了他们之前从来没有过的强大能量,清军的攻击部队第一次觉得自己有些胆怯了。
战斗进行到的第12天,城内的明军已经折损过千,但城下的清军伤亡却是明军的2.5倍。这对于多尔衮来说,这样的折损比例,真的是完全不能够接受的,可是城内的明军确确实实创造了奇迹。
这就能让多尔衮产生了爱才之心,想招降凌小云,帮助自己夺取中原,能想起这样的主意,只能说明多尔衮的脑子秀逗了。
第80章 坚守克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