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圣天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弘继和尚[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朕不拿百姓当孩子,地方官就拿百姓当韭菜了,朕只怕这样还震慑不住地方官。”

    王承恩不再说话,老老实实的写好诏书,之后就是交给翰林官抄录,再发下去了。

    朱由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命令:“派人在京城里多走动走动,找找哪个洋鬼子家里种番柿了,就派人移植到御花园里。”

    “奴才记下了。”

    跟他交代完这些,朱由检算是放心了,在他的考虑中,等广东、福建两省的农夫迁居到北方各省的时候,朝廷也完成撤藩的事。

    从各地藩王手中得来的土地正好可以大规模种植番薯、土豆这种抗寒抗旱的农作物。

    未来十几年大明粮食产量总体不足,番薯的确是救灾的不二食品,他不在乎后人会不会说崇祯中兴是靠番薯堆起来的,解决目下难关才是重要的。

    靠在窗边,望着外边的京城景象,突然车停了。

    都不需要他去问,王承恩就出去问:“怎么回事?”

    一名金吾卫快步奔到车前,单膝跪地道:“回公公,一群和尚堵在宫门前死活不肯离去,当值卫士正在驱赶他们,马上就好。”

    “让他们快着点。”

    “是,小的这就去催。”

    “慢着。”

    朱由检的声音轻飘飘的从车厢内传出,王承恩赶紧叫住那名小校,回过就听朱由检说:“派个人把领头的给朕带来,人家冒死拦路,朕不见见也不好,带来吧。”

    “是。”

    没一会,车厢外就传来一阵“放开我”的叫声,朱由检透过车窗看见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和尚被两名大汉将军押到车边。

    他穿着常见的灰色僧衣,长相看不太清,但皮肤挺白。

    这和尚的脑瓜门顶上足有12个戒疤,对自己是真够狠的了。

    “冒死堵宫门,别说你不是为朕来的。”

    和尚也不挣扎了,先自我介绍:“陛下,贫僧弘继,请恕贫僧不能见礼了。”

    “什么事直说,朕很忙。”

    “贫僧听闻陛下欲扶道灭佛,禁绝全国寺庙,强令所有僧尼还俗,所有百姓不得供奉佛像,不知可有此事?”

    “有。”

    “贫僧不明白陛下为何如此做,自汉明帝白马驮经以来,佛教传入中土已…”

    “停停停!”朱由检赶紧打断他的长篇大论:“朕以为寺庙的存在对我大明并无益处,你听着,寺庙的土地不纳税,寺里的和尚尼姑也不纳税。

    全国的和尚尼姑加起来有几百万人,他们要是从事生产、娶妻生子,对国家的做的贡献比他们在庙里收香火钱大多了。

    还能顺带打击白莲教,朕会让道观的土地、人丁都要纳税,确保财政收入。

    灭了佛,增加了国家人口和纳税的土地,国家的银子多了朝廷就不会跟百姓要,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你们这些和尚怎么就不知道体谅朕的难处呢。”

    弘继和尚道:“陛下斥佛道为非法,那昔日太祖皇帝在皇觉寺…”

    “别跟朕提那个!”

    朱由检再次打断他,语气很不高兴:“但凡读点书的人都知道太祖皇帝在皇觉寺里被大和尚们欺负成什么样了。

    太祖皇帝仁厚,不跟你们计较,你非要朕计较么?你若想让朕打消此念,除非你能让朕相信,你们的佛存在,对大明利大于弊,不然就带着你人该干嘛干嘛去。

    不想还俗就趁旨意还没正式下发各省,赶紧带着佛经找个深山老林待一辈子别出来。”

    朱由检给了他一个沙漏的时间,弘继和尚都没说话,来之前他准备了几十条说辞,现在一条也用不上。

    按照他想的,皇上会与他展开一番长谈,然后自己说服皇上改变心意,可事实截然相反了。

    宗教的作用在于让人走正路,这点道教也能做到,况且俗世间还有王阳明的心学呢。

    按照皇帝陛下的思维,佛教并不是必要的,相反没有佛教,朝廷还会得到不少好处,这根本无法辩驳。

    最后一点沙子漏尽,朱由检耐心耗尽:“不管你是沽名钓誉还是真心进言,朕不计较你这次,来人呐,一人打20板子就放了吧。”

    “是。”

第112章 弘继和尚[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