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百斤大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虽不知道确切成绩,但考生们投来的敬畏目光还是让王来聘脸上浮现出笑容。
武举的第二轮考试也是当天结束,考生们考完试却没离开,在考场外一边埋怨武举难度太高,一边交换消息。
光试刀石一项就有七成考生被淘汰,剩下觉得自己能在这项合格的考生也是勉强拿着80斤刀在石头上留下一道白痕。
运一百斤级大刀的只有甲字考场的吴三桂和丁字考场的山西大同人徐彦琦,用120斤大刀的则只有王来聘一人。
三人的名字被武举考生们口口相传,三人出名了。
……
当晚各场考官聚在一起,考生们四场考试的成绩编排成榜,第二天中午交到内阁,内阁批完红送到养心殿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朱由检正坐在御案后奋笔疾书,砚台边放着他斥重金买来的极品玉镯。
见到嫂子另一面的他又萌生了写一本书的想法,他上一世小的时候正处于网络不发达的年代,从小看了很多书。
本来他想写《金.瓶梅》,但一问王承恩才知道那本书万历年间就有了。
他不得不改变思路,后世的四大名著里,崇祯年间已经出现了三个,他只能写尚未出现的《红楼梦》。
前世因为看不懂这本书,他反复看了很多遍,记忆倒还深刻。
短短一个时辰便写出四章,把写好的稿子递给刘若愚让他检查,自己接过武举名单来看,负责武举的官员已经列好名次。
要换成往年这个名字就是放榜名次了,但今年由于增加了殿试,这份名单只是殿试名单。
榜单上,‘吴三桂三字高高挂在榜首,朱由检的眉头顿时凝起,脸上露出肉眼可见的不悦。
明朝末年,以身殉国的忠臣良将有不少,投敌叛国者也不在少数,吴三桂属于第三类——投机倒把者。
在崇祯十七年北京城之前,朝廷3月5日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
吴三桂仗着手里有兵,一边跟朝廷谈条件,一边缓慢行军,一直到3月22日,吴三桂的军队才走到玉田,也就是后世河北省唐山市。
吴三桂但凡有颗忠君报国的心,关宁铁骑数日间便能赶到北京城下,看到这个人排在榜首他心情当然好不起来。
不过吴三桂的成绩倒是不错,试策、骑射、步射均是甲上,试刀石一项也是甲下。
相比于其他考生的乙评成绩,这个第一名倒也名至实归,朱由检大概扫了眼吴三桂下边的人,排在第24位的王来聘让他停住目光。
看了眼王来聘的祖籍地是山东,他确定这个王来聘就是他记忆里那个王来聘。
文进士成为进士后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供职,领一份工资。
武进士可以接受任命,成为武将,但大明朝武将多为世袭,他们当不了太大的官。
历史上,吴三桂是崇祯朝第一次武举的进士第一名,王来聘是第二次武举的第一名。
王来聘考试的时候正赶上崇祯皇帝设立武举殿试,所以王来聘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他之前的那些人,连吴三桂在内只能称为武进士第一名。。
传胪大典当天就被崇祯皇帝封为山东副总兵,这可是从二品的官职,这是武举及第被授予的最高官阶,也是明代前几朝武举所从未有过的殊荣,就连文举也从没享受过如此皇恩。
第二年孔有德占据登州反叛,王来聘在平叛之战中战死。
历史的走向已经发生了改变,两届武举的第一名在崇祯元年的武举相遇了,朱由检嘴角勾起一丝弧度。
用朱笔在名单末尾写下一个敕字后,递给刘若愚:“榜单发出去吧,三日后午时,金銮殿外举行武举殿试。”
第75章 百斤大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