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纵横大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0章 李蒙逞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画戟下落不明,没想到落在了李蒙的手上。”

    张飞正与李蒙大战正酣,忽然关上冷箭一箭射中张飞的臂膀上,张飞忍痛虚晃一枪,拨马便走。

    李蒙眨眼之间连败汉军三将,军威大振,顺势将方天画戟往前一招,散关三军兵马涌身而进,呐喊杀来。李蒙眼一瞪,牙一咬,把方天画戟往肩膀上一抗,“啐”的一声往旁边吐了一口口水。猛然一带丝缰,单人独骑,飞马冲阵,直奔汉军而来。

    汉军见李蒙冲来,骇然失色,争先恐后败退。汉军大阵瞬间乱不可计,兵马争先逃窜,互不相让,踩踏死者不计其数。刘勋再想派大将支援已经来不及了,汉军败退之势不可阻挡。

    李蒙骋纵坐骑,挥戟杀入阵中,如虎入羊群,左斩右杀,无人敢挡。关上的王方领三万散关兵马也随后杀到,呐喊而上,掩杀而进。一时间哀嚎之声不绝于耳。

    刘勋见李蒙挥军掩杀而来,知道情况不妙,立刻跑下箭楼大吼道:“列弩阵!”

    一声令下,军阵变动,霎时围好阵势。三千盾牌手往阵前一围,将大盾往地上一杵,连成两排盾墙。盾墙后面,一万步战弩兵在前两排,第一排呈跪姿瞄准、第二排站立姿准备;五千兵在后,两两之间交错一个身位,成波浪状排列,互不影响视野。

    这个时候,雍州军的兵马已经由内而外蔓延到了这边,有一大批兵丁呐喊着就冲了过来。

    刘勋稳坐阵中,等雍州军兵卒杀到二十步之外的时候,一声令下,“放箭!”

    这一万步弩兵早就各自捕捉好了目标,听刘勋一声令下,第一阵弩箭齐齐的飞射出去。先是第一排跪姿的步战弩兵、接着是第二排站姿的弩兵。

    这波箭雨每一波都跟用机器码好了放出去的一样,冲过来的那些雍州军兵卒就好像直接撞上了一堵横着飞过来的箭墙一样,哗啦呼啦的接连倒下数排,一片哀嚎。

    要说散关的这些兵马也不愧是当年董卓多年在西凉积攒的主力,战斗力很强。很显然都是经过沙场历练出来的,看着前面的人一排一排的倒下,后面的丝毫不减步伐,继续呐喊着往前冲。

    这种状态并不是说些散关兵卒有多么的不怕死,而是他们经历过战场厮杀,知道对付弓箭兵的法则,那就是一个字,快!

    弓箭兵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唯一的远程作战兵种,几乎每一支部队都会配置弓箭兵。但是弓箭兵通常都不会被用作主力作战编制。其一古代的弓箭射程和杀伤力都是极其有限的,另外弓箭兵有一个致命的作战弱点,那就是攻击间歇。

    所以,在古代弓箭兵除了在非正常地形下用作主力作战之外,绝大部分的作用是用来压阵。压阵的作用就是防止突然有敌军冲过来,主力部队来不及反应,而弓箭兵可以凭借远程攻击暂时压制对手,并延缓对手的进军速度,为主力作战部队赢得准备和反击时间。

    所以我们在很多古代军事小说和评书中经常会听说,“左右两厢,陈列强弓硬弩,压住阵脚”,说的就是弓箭兵的作用。

    这些散关兵卒之所以在箭雨面前还继续往前冲,就是因为他们的战场经验,知道这弓箭兵的攻击会有间隙,短距离之内真正的有效攻击就一波。破箭阵的最好办法就是趁着弓箭兵换弹药的间隙冲上去,杀破弓兵阵。

    但是这次他们似乎错了,因为这些弩兵使用的都是经过蒲元、马均等人改良过得诸葛连弩,每次可连射十箭,攻击间歇不是每一发都有,而是十发之后才有。

    刘勋见后面的散关兵卒完全不顾前面倒下的战友,嚎叫着又冲了上来。暗暗冷笑,将北斗枪一抬,“放箭!”

    第二阵箭雨跟第一阵一模一样,空中响起一阵阵“啾啾”的鸣叫声,数道箭墙接连飞射出去,对面又倒下一大片,哭爹喊娘的惨叫不绝于耳。

    “放箭!”,“放箭”,刘勋接连下令,跟着重复的箭雨看上去如飞流的瀑布一般,连续射向那些还在犹豫的散关兵卒。

    诸葛连弩是凭借机关的力道往外发射箭矢,杀伤力和命中率远远不是普通弓箭可以比拟的。像这种近距离射杀,而且对方又不是盾牌部队,诸葛连弩营的箭阵的有效杀伤率能达到三成以上,这在当时是非常可怕的。

    蔓延过来的都是后面使用长枪大刀的近战主力部队。而这些兵种对于弓箭的防御力几乎为零。

    诸葛连弩军的五波箭雨射完,阵前十步以外的地面上,倒满了散关的兵卒,射死射伤的一大片。这才知道汉军的箭阵不是那么好破的,看着前面一片一片的尸体,谁还敢上去,哀嚎一声喊,全部绕开汉军这块儿地皮,往北面靠了回去。这下场面有意思了,本来是一个雁行大阵,雁头带着两个翼往前掩杀。但这会儿右翼这半边儿愣是给闪出一个弧形来,一片死尸围在那里,谁也不往那边靠……

第280章 李蒙逞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