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77诗解天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没有丝毫不满。两人互行了礼,由掌管契约卷书的“司约”递上竹箸,投箸而定先后顺序,以示公平。
子都为了显示豁达,让姬足先掷。不料,姬足反倒无所谓似的,直接谦让子都先讲。
公子吕忍不住提醒道:“祭足,先论事,观点不同,才有论辩。如果子都先提出观点,恰是你所准备的,你又无法说出新论,可就输了。所以,这实是谁先开口,谁就占了上风,不能谦让。”
“谢上卿关心,祭足领受拜谢。左不过孩童戏言,我亦无把握,是抱着涨见识的心态来的。”
子都自信一笑,他可是带着父亲公子吕给的正确答案来的。
“那子都就却之不恭了。”
定了顺序,郑武公大手一挥,殿内官史尽皆退避。郑武公笑:“五丈之内,无旁人。今日就事论事,百无禁忌,可畅所欲言。”
姬足心中明了,这是必得拉出点干货来的节奏……怕是连说周天子坏话,都可以无所顾忌了。
《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子都起身,四下行礼,才开口道:“这首《卫风?硕人》是去岁的事,从字面意思看来,是卫公娶庄姜的场景。记事的,却是秦国史官。可见,秦国有意讨好卫国。然,卫国自受封,至今三百余年,地位稳固,实力不可小觑。所以,秦国和卫国搭成一线,是想在未来天朝上左右扶持,此其一。”
“其二,东迁二年,太子宜臼已暗中将邠岐之田,分别赐予秦晋。去岁,秦公大败戎师于岐,来归岐东之田。而岐东之田又在宗周附近,岐东之田被王子余臣接手。秦公师从成周,是以怕引宜臼误会,是亲近天朝之意。”
“其三,太子宜臼收我虎牢,晋郑为兄弟,怕是有意要让晋国归还邠田。如今天朝局势未稳,谁坐镇宗周尚不可知。此两虎相争之际,太子宜臼出此下策,引从师之四国,鹬蚌相争,可见疑心之重,或可能受奸人挑唆。子都大胆臆测,秦、卫或有其一。也或者,还有旁人。我国需先发制人,才不落了后乘。”
旁人就指祭国,在座不言自明。
子都说完,刻意往姬足瞄了一眼。他洋洋洒洒说了这许多,自感面面俱到,姬足再无法反驳。再看向伯父郑武公,也见得欣赏之意,才又行礼坐下,只觉得几日来胸中闷气全吐了出去,畅快非常。
姬足缓缓站了起来,认同道:“公孙阏所言有理,祭足无话可说。”
在座皆惊,除了郑武公。
公子吕提醒道:“君上言今日百无禁忌,世子不用担心话会外传。”
武姜也劝:“祭足不用小心翼翼,这殿外也是被清空了的,今日只当自家人说话。你年纪小,说错了也没关系。祭氏世袭司徒,君上如今是天朝大司徒,或可帮你指正不足,于你以后承袭大有好处,机会实不可多得。”
姬足还是不言,他和风扬解了题,但同时也肯定郑武公心中早有安排,所以最后拿出决定,觉得闭口不谈,方为上策。姬足道谢行礼,沉默认输,眼看就要坐下。
突然,
郑武公问:“祭足,尊父去世时,你才四岁,可还记得其中细节?”
四岁的事,姬足确实记不太清楚。
听这意思,父亲去世,另有隐情?
君父如果在世,比郑武公还小。姬足想,在古代得个急症,一命呜呼,实在寻常不过。但风扬和叔父都说不出所以然来,可见绝非一两日功夫可成事。既然父亲是无疾而终,那母亲呢?
到底是谁,杀了父亲,还要将他赶尽杀绝?
第76章 77诗解天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