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疯狂县令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6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场考试,前两场的经义、诗赋和公文没什么可说,最重要的是第三场的策论。

    这次策论,有两位可以经常上朝、对朝政较有把握的官员,根据当圣及四名主考的性格喜好等分别为他押过几道题。

    其中一位是朱府老太爷朱老尚书找来的,还有一位则是朱二自己的关系。

    朱二为此各欠下一分人情和报酬。

    好在报酬不用先付,一切都等他是否高中后,才决定这回礼该有多重。

    而朱二自己本身也在收集当圣和四名主考的相关信息,自己也在试着押题。

    只为着这些,朱二就已经撒出大把银子。更不要说他为走到这一步,所付出的精力、时间和金钱。

    所以说科举没钱没人,你想高中,真的要看你的运气,才气只能占三分之一。

    大夏朝明文统计约有七千多万人口,但加上官员懈怠、统计不明确和不在户籍的人数,实际可以翻一倍。

    一亿多人口,考过乡试,最后能赴京赶考的举子只有三四千人,而大夏朝明文规定,除当圣特批的特殊情况外,历届会试最高录取贡士数量不可超过三百人,因为殿试一般不会罢黜贡士,故进士同样不超过三百。

    这三百人能走到这一步,不说一些特殊情况,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二是有真才实学吧?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两百多人的距离真的会差得很远吗?

    就算再摒除一部分只知道死读书、只记忆力比较好的举子,剩下的举子中就算有那再不通人情世故的,他们既然能走到这一步,那么背后要么有家世支持,要么有师长指点。换言之,自己没有经验,也有长辈来弥补。

    他们写过的各种策论大概都能论屋子装,在这种情况下,要说他们之间差距很大,那就真的是太偏颇了。

    既然大家才气都差不多,那么最后拼的是什么?

    朱二不知道自己运气如何,也不敢完全靠拼运气,所以他只能用钱和权力铺道,让自己与一甲靠得更近。

    十六篇策论,他把每一篇都倒背如流。

    如果不是胸中有把握,他怎么敢在会试前跑去双虎峰?

    十八名小吏挑着策论题目出来,在会试场内分段站立,保证每个举子都能清楚看到。

    如果有看不清楚的,可以招手示意,小吏会挑着白布靠近,但不会靠得太近,更不会开口说话。

    小吏展示完策论题目,就把题目挂在了旗杆上。

    朱二在看到题目后,闭了闭眼睛。

    钱没有白花,精力没有白费。

    这道题和他做过的十六个策论题目中的两个几乎完全相同,意思是一点不差。

    之所以说是两个题目,是因为策论题目分两块,一个在隐约问大幅度旱情该如何解决或缓和,另一个则是在明确问你觉得当朝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到位,哪里需要改革。

    第一个题目还好,不管懂不懂,胡编乱造的写也不至于得罪人。

    但第二个题目就比较麻烦了,怎么回答都不会太完美。

    如果你说什么都好,朝廷没有任何要改变的。遇到一个喜欢奉承和粉饰春秋的,也许会让你过关,但如果遇到一个真心想要取士的,这样的卷子必然会被罢黜。

    可如果你说朝廷某个地方有问题,这首先就会牵涉到管某个方面的某些人。你敢说,就会得罪一片。而且你不止要说出问题,还得想出解决办法。

    等你靠这个解决方法真的被录取了、真的做官了,那么也许皇帝就要问你了,按照你的解决方法是不是真的可以解决某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怎么办?

  

第76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