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复思量议计兴炼铁 遣亲信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邓兆恒近来有些心绪不宁。
密码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郑天野带着水务监史和流民一起住窝棚,吃一样的饭,白天一起在堤岸上风吹日晒,灰头土脸的不像个从五品官儿。
堤岸后的各村也添了不少生气,有老人、小孩儿常跑到筑坝处看热闹。还有大户直接把自家的长工、短工派到大坝上背石、挑土。
襄陵坝筑得又快又好。邓兆恒内心如这个时节粼粼的汾河水,平静又波动着愉悦。
然而,随着坝一天天接近筑成,他的愁绪也一天天地浓起来。
那些流民仿佛寻到了归宿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人逃走,一心筑坝。
筑坝、采石处原本聚集了三千多流民,而今人数仍在渐长,供应的米粮也不停地增加。
李墨林曾说:“大人,如此消耗,平阳府库一年便无节余了,若如此持续下去……。”
邓知府打断他无奈笑道:“如此持续下去,平阳府会从天下屈指可数的丰腴之府被流民吃成穷府。”
内心里,邓兆恒绝不允许这样的结局出现。这不只是他的无能,更将愧对恩师和岳丈,愧对皇上的信任。
而这一年,除了东外城课银和襄陵筑坝,他还没弄清楚治理平阳府的要紧处在哪里。
读者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在他看来,民富国强、天下和是读书人的最高抱负。他治下的平阳府要百姓安居乐业,要府库充盈,要为朝廷多送丁纳粮。
眼下他手里能用的就一个郑天野,两人商议数次,却难以定夺下一步这些流民该往哪里去。
邓兆恒一度想过把下面各县石炭窑都抓手里,但这样无异于断了这些州县的财路,下面各州县的维持也不易。
又想过把流民派过去重新开窑,但人吃马嚼,若最后挖不到石炭,将又走到绝境。
这天,邓兆恒独自在内宅的花园里散步。
正是春花含苞欲放的时节,高的矮的各种花儿有的已开,有的刚绽露出一点令人悦目的颜色,但这无法化解他百般思虑而不得解的烦恼。
回到外客厅,又踱了半个时辰的步,派人去看郑天野是否回了衙门。
不大一会儿,郑天野一身锦蓝官衣,头戴纱帽匆匆赶来,脑门上一层细密的汗珠儿。
进门躬身作揖道:“属下拜见大人。”
邓兆恒摇了摇头,似要将思虑丢到一边,笑问:“郑主事何时自襄陵坝回来?”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载*塔~读小说*A>PP。
邓兆恒:“哦,先贤《华南经》里所述。”
郑天野道:“大人有闲时应去看看。”
邓兆恒:“先贤描绘之姑射山令人神往,必是要去体悟一回。”
邓兆恒:“郑主事,你说那平阳之北的山脚都有石炭,却为何这吉县的山下却无?”
郑天野道:“回大人。石炭埋于地下,难以断何处会有。有小户平地打井便出了石炭,也有那大户四处打洞,一年耗费上千两银子却一无所获。”
邓兆恒说:“你若从流民中带些人,挖他三、两个月如何?”
郑天野看看邓兆恒,往西看了一会儿,自言自语道:“可以试一番,只是不可将指望放在石炭上。”
几天后,邓兆恒去襄陵坝看过一回。
壮年夫役本就有增加,砌坝方法人们也熟了,襄陵坝提前筑成应是十拿九稳,留给邓兆恒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郑天野与邓兆恒一同回平阳城。路上下起了小雨,二人披着油布雨衣,不疾不徐地并辔而行,边推算着。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若开五座窑,每窑采挖二十人,背运二十人,其他十人,则需壮劳力二百五十人,每人养妇幼两个家属,则可安置流民七百五十人。
每窑年出石炭一百筐,每筐提银六钱,五座窑年入库三百两。
“还有,我平阳百姓可以烧便宜些的石炭,冬天暖和一些”,邓兆恒道。
郑天野:“大人,挖到石炭前只是消耗,按两个半月七十五天计,需口粮近四百石,加上镐、铲、筐的采办,总得五百两。”
邓兆恒:“五百两银子我还花得起,我们小赌它一回。”
邓兆恒看着路边铺满毛绒绒嫩绿的田野,在细密的春雨中已是生机盎然,皱着眉叹口气道:“我们当下是个饿汉,一小把黑豆远远不够啊。”
郑天野:“大人,以在下看,蒲州冶铁所可规模再大些。”
邓兆恒睁大眼睛,“请讲。”
郑天野:“因前些年铁贱如泥,朝廷专卖已名存实亡。而我平阳之铁无偿调拨,南过黄河、西入陕西、北往关外,成了只出不进的消耗。若在蒲州于朝廷调拨之外,再行冶炼销往各处,可为我平阳换回些许利益。冶铁所需人力甚巨,以属下见,可安置流民大半,只是冶铁筹备颇为繁杂。”
邓兆恒:“看来,我们只能从石炭和冶铁上想办法,且多半要靠冶铁了。”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邓兆恒又想起另外的事,道:“郑主事,你与我备十坛好酒,两套蝴蝶杯,往宣府运粮时一并带去。腾总兵率将士于苦寒之地阻挡鞑靼南
第五十二章 复思量议计兴炼铁 遣亲信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