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逍遥小衙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6章 都水司那些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工程被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工程有严格的限价要求。工价超过1000两银子,就要上奏皇帝“圣裁”。同时,财务核算“循例”而行。先例摆在那里,后人很难逾越。没有先例的工程,又要各部门“会商”,反复走流程。工部仅有的实权,也受到种种制约。它这个男二号,自由发挥的空间有限,不好出彩,更不能出格。

    这也是辛无疾与罗中明产生矛盾的原因。

    工部的渊源,从整合隋唐前主管山川河流、矿产器物的部门而来。有人就会问了,工部系统在山河物利方面,难道就没有实权了吗?的确,开矿、伐木和水力等也是油水丰裕的领域,但盯上的人也多。且不说,治水有专门的河道衙门,水运有专门的漕运衙门,就连皇帝老儿,也早早瞄上了山川、器物之利。

    先秦君主就把山川视作禁脔,秦汉之后的帝王继承了这一观念,与民争利成为常事,发展国营经济,经营山川、制造器物。相应成立的部门,直属于宫廷,不受朝廷的工部管辖。比如,明朝的太监四出地方,监控矿产;清朝的内务府,机构庞杂,以皇家名义掌管山林行宫,制作经营商品。他们无不侵蚀了工部的实权。

    工部实权受限,是公认的冷衙门,工部职位的实际收益也很惨淡,是俗称的冷板凳。

    六部,每个部四个司,合计是“二十四曹”。其中“吏勋封考”指的是吏部下属的吏部司、稽勋司、验封司、考功司,实权最重,一支笔决定天下官员的进退祸福,所以“笔头不倒”,最有出息。

    相比之下,其他五部就差了许多。户部的“户度金仓”四个司,事务繁杂,没日没夜地忙;礼部的“礼祠主膳”四个司,事务清闲,官员很少处理公文;兵部“兵职驾库”四个司,事情少、油水无,要“典祓裤”过日;刑部的“刑都比门”四个司,老出冤案。但是,和工部相比,这四个部门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

    工部的四个司“工屯虞水”(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衡司),无权可用,无事可办,无人来找,衙门里“白日见鬼”。工部鬼魂飘荡,毫无生气,可谓是“冷”到了极致——据说,成语“白日见鬼”典出于此,本意是形容衙门冷清至极。

    在升迁序列中,工部职位不是用来安置资历深的老人养老,就是安排年轻冒进的人来过渡。

    在本朝,一个官员循序渐进,该提拔为侍郎或者尚书了,一般就被安排在工部,很少直接升迁到吏部或者户部。从工部调任其他部门,在品级上虽然是“平调”,却被众人视为“升迁”,值得庆贺。这种潜在的“升迁顺序”,大致沿着“工、兵、礼、刑、户、吏”的顺序从低到高进行。

    从工部调到礼部,是升迁;而从刑部调到兵部,则被看作是贬官。同样是尚书,工部尚书就不如吏部、户部的尚书硬气。

    话说回来,工部主体还是四个司: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各个司的主体业务都受到限制,职权有限,可在实践中都各有各的小地盘、小金库。

    旁的不说,就说说罗中明所在的都水司。

    都水司是一个古老的衙门,雅称“水部”,掌管天下江河水利。实际上,都水司根本管不了江河水利,河道、漕运等专门衙门早把这些事务收入囊中。后者的级别都比都水司要高得多。怎么办呢?都水司就在“船”字上做文章。有水就有船,有船就要有标准,就得有建造的衙门。都水司借此就占了一亩三分地。此外,它还征收部分木税和船税,仅税收一项年入超过20万两白银。

    前文说过,朝廷没钱,连练兵的钱都没有,要不蠡县怎么鼓捣出来一个商业中心呢,那贾立言朝中有人,摸准了皇上的心理,所以要在税赋上做文章。

    那么辛无疾作为贾立言的佐贰官,对这税赋自然是理解很深的,初来乍到这翰林院,别的政务不懂,偏偏就罗中明弄了木税和船税的帖子来,眼见着这么巨大的一笔税银,辛无疾能不看重么?

    可是辛无疾对这朝堂高层的瓜葛毕竟不熟,竟非要都水司说出个章程来,这不是,与罗中明的矛盾就来了。

第76章 都水司那些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