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汉末之吾乃汉室宗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 桓王谋反—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兴武十四年六月十三日,已经年满十六岁的桓王刘标。按照自家父亲定下的家规,带着王府卫队下属的三个步兵百户及一个骑兵百户。去往自己的封地乌桓旧都,开始为期一年的外派历练。

    按照刘文浩定下的规矩,皇室子孙除了太子以外。必须在年满十六岁的时候,前往自己的封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外派历练。

    提前熟悉一下自己封地内一切民俗事务,满一年后返回京都。最终会在年满二十岁的时候,正式去往自己的封地内上任就藩。

    而太子殿下刘轩,从小就在军营里长大。能文能武、被刘文浩教导的很好,即使是这样。

    在太子刘轩年满二十岁的时候,也是被刘文浩一脚踹进了军营里。从基层士兵开始,一边学习、一边服役。

    直到二十五岁的时候,才正式的退出现役。甚至就连他二十三岁那年迎娶太子妃的时候,也是在军营内举办的婚礼。

    有了刘轩为表率,其他的一些皇弟皇妹。也纷纷从小混迹军营,立志要为自家大哥开疆拓土、永保汉室江山国泰民安。

    对于弟弟妹妹们的志向,刘轩并没有出言反对。反而是对他们大加鼓励,把刘文浩告诉他的一些道理。

    一五一十的说给他们听,甚至还说过。

    从他以后的大汉朝太子,都必须得文武双全。这样才能治理好我大汉天下黎民,让我大汉国祚传承不息。

    但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九皇子刘标就是其中的例外。

    从小寡言少语的他,甚是喜欢读书。对于皇兄刘轩所说的话,从来都是置若罔闻。

    都只相信从书本里学到的一切,至于其他的全都是谬论。

    尤其是十岁以后,因为多与世家文官接触。

    早就被这他们给带歪了,认为恢复祖制、让朝廷与世家大族同天下才能让大汉朝有更好的发展。

    对于刘标的表现,刘文浩是看在眼里的。

    也多次找过他聊天,但刘标似乎总是不太愿意与自家老爹有什么沟通。

    看到自家儿子这样,刘文浩觉得。还是等他去了自己的封地,亲身体会一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后。

    也许就会有所改观,矫正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于是,在桓王刘标去往封地历练的这一天。

    刘文浩携手邹夫人,一起送他出城。

    随同他前去的,还有正五品王府左平吉士廖辰、右平吉士肖豫及正五品王府守备校尉叶森。

    PS:(刘文浩登基以后,大举改革官吏体系。很多官员职务,都是新出现的。比如:魏征,以正三品巡检部左侍郎的职位总领巡检部事务。但同时兼任东宫正四品左庶吉士,太子东宫还设有右庶吉士、东宫守备指挥使、帮太子记录日常文案的正七品东宫文曹主事及掌控东宫财务的正七品东宫户曹主事。)

    刘文浩把这些出身寒门子弟的官员派到桓王刘标的身边,就是为了从旁协助他。让他能够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将来为大汉朝廷守好塞外疆土。

    但显然刘标算是辜负了自家父皇对他的期待,从到任柳城开始。

    刘标对于自家父皇派给他的人,那是一概的不信任。

    虽然无法撤换,但刘标对于他们就是弃之不用。

    反倒是笼络了十余名世家文人,当他的桓王府门客。

    刘标并没有实地考察民生,参与惠民工程的主持。

    而是成天和这帮世家文人,在桓王府内一边喝茶、一边欣赏歌舞。还时不时的发言品评朝政,完全就是在自家封地里享受太平生活。

    对于刘标的举动,廖辰、肖豫等人也是颇为无奈。

    毕竟刘标选择亲信谁,是他自己的事情。

    他们作为王府的下属官员,是不能予以干涉的。

    再加上刘标的母妃邹氏,在后宫内极受圣宠。

    自己等人仅仅是朝廷里的五品官员而已,对于这位桓王是更加的不能得

第172章 桓王谋反—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