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盘点:开局评选十大诗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二章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也许是这次的政治杀机让婉儿嗅觉到危险的气息,她将目标转移到其他方面。

    “此后,上官婉儿经常劝说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

    “而喜欢附庸风雅的李显专门成立了由才子组成的修文馆,在宫廷里整天作诗,而裁判就是上官婉儿。”

    而在这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是709年正月在昆明举行的赛诗会。

    “有一次,唐中宗在昆明池游玩,尽兴之际诗性大发,亲自赋诗一首,让群臣唱和,很快就有了一百多篇诗稿。”

    “只见最高裁判上官婉儿高高地坐在彩楼上,拿着各篇诗稿仔细研读,一边看一边把淘汰掉的诗稿直接从彩楼上扔下。”

    “最后只剩下两篇诗稿留在上官婉儿的手里,分别是当时的两大才子宋之问和沈佺期的,这两人在诗坛的地位在伯仲之间,众人紧张之际,只见上官婉儿又将沈佺期的诗稿扔了下来,最终宋之问的诗稿夺得头魁。”

    “上官婉儿的理由是:“二诗文笔相当,但沈诗结句‘微臣雕朽质,差睹豫章才辞气已竭,而宋诗结句‘不愁明日尽,自有夜珠来陡然健举,若飞鸟奋翼直上,气势犹在。”

    通过这一事件就能看出上官婉儿在才学方面的造诣,以及她对于诗文的喜爱,除去政治方面的天赋,她也是当之无愧的才女。

    “上官婉儿酷爱藏书,曾藏书万余卷,所藏之书均以香薰之。百年之后,其书流落民间,依然芳香扑鼻且无虫蛀。”

    “李显派人又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筑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当时,宫禁宽疏,允许宫内官员任意出入。”

    “上官婉儿遂与一些宫官在宫外购筑宅第,经常与他们交接往来,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职,中书侍郎崔湜被引为相。”

    在最后一场变故中,婉儿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景龙四年(710年),太平公主势力日盛,六月初二日,李显突然驾崩,此后,韦皇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

    “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

    “得到消息的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

    “在李隆基率军进入宫中时,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不许,斩上官婉儿于旗下。”

    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殒。

    评论区一片哗然:

    “婉儿就这样被杀?我不能接受,可惜啊,玩弄权术一辈子,最终却也被其所害。”

    “不对啊,明明她都说自己和李唐是一伙的,这李隆基为什么还要杀她?等等,李隆基就是那个家伙啊,怎么又是他出来找事?”

    “又是李隆基?怎么哪里都有你啊,我真的服了。”

    “绝了,这哪里都有李隆基,原本我还以为他是个不错的人,只是后期昏庸了点,现在印象大跌。”
第一百四十二章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