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文姬归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说:“您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她情真意切的话让曹操很是感动。”
“曹操派人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的罪。时值隆冬,曹操看到蔡文姬衣着寒酸,便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
赤足求情一事是她对人生态度的表现,她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主动争取,终于力挽狂澜,扭转了后半生的境况,评论区对她的这种机智行为纷纷叫好:
“前有苏辙捞兄,后有班昭救兄,现又有蔡文姬救夫君,真是让我无比羡慕。”
“这一举动不仅时间选的恰到好处,并且蔡文姬的求情方式也完全能打动人,不愧是才女。”
“她才认识这董祀没多久吧?就能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去营救,甚至不顾形象的赤足蓬头,就算是真爱也不过如此了吧?”
“我觉得是蔡文姬此时很想有一个安定的家庭,那董祀对她应该也不错,所以她才会冒着风险去做。”
“也对,哎,真是可怜蔡文姬才女了,就是不知道这董祀日后待她如何,她日后的生活又是如何?”
也许正如她的曲中所说,上天终于开眼,让这一生颠簸的女子有了最后的安生之时。
“曹操的文化水平不低,对书特别钟情,一次闲谈中,流露出对蔡文姬家中原来藏书的羡慕之情。蔡文姬告诉他,自己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曹操大感失望。”
“蔡文姬就安慰他说,虽然书卷大多散佚,但自己应该还能背得出三四百篇。曹操喜出望外,立即提出:“我派十个人帮夫人您记录下来好吗?”
“文姬却婉言谢绝说:“男女有别,不宜亲授,请给我纸笔,我一个人默写出来给您就是,用楷书写还是用草书写,听凭您的吩咐。”回家后,她便将自己所记得的古籍内容默写下来呈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
“自此蔡文姬勘破了红尘,溯洛水而上,在林木繁茂的山麓中隐居起来,夫妻琴瑟和鸣,相敬如宾,安度余生。”
在乱世中,只是追求一个安稳的生活都何其不易!蔡文姬追求一辈子,最后终于得到这份安定。
蔡文姬的一生可谓是颠沛流离至极,但她却从来没有放弃,也没有随遇而安,而是很聪明的去对待每件事,去争取她能争取到的最佳选择。
“蔡琰归汉后,作有《悲愤诗》两首,一首为五言体,一首为骚体。其中五言的那首侧重于“感伤乱离”,是一首以情纬事的叙事诗,是华夏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
“骚体《悲愤诗》由于旨在抒情,首尾两节对被俘入胡和别子归汉的经历都比较简略,中间大篇幅自然风景用以渲染蔡琰离乡背井的悲痛心情,以此形容自己在这与中土迥异的环境下心情之沉痛悲愤。”
(《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想要表达的感情与记载基本一致,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查一查,这里由于篇幅问题暂且不放。)
第一百三十九章 文姬归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