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盘点:开局评选十大诗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八章 且乐生前一杯酒[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太白此诗,居然用评论的表达方式来反映心情,还真是奇妙啊。”

    “太白刚开始就直接提问许由、伯夷与叔齐为何要弃世,何必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可是,他接着又对伍员、屈原、陆机、李斯之殒身政治表示不满。”

    “弃世既不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济世又深感世情险恶,两边都不是他愿意选择的出路。”

    “所以太白最后只能对及时身退的张翰表示赞赏,正如前两首的结尾一样,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强自宽解,也是对现实表示抗议的激愤之词罢了。”

    “就算写到了这里,太白也没有自暴自弃,最后还是以“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来结尾,此时的太白心情应该已经发生变化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苏东坡念着李白的这句话,此时已经决定跟王安石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他,也不免对后面的道路产生了一丝担忧:

    “希望半山兄能够正确走下去吧,我也只能尽力而为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辛弃疾也在视频里感受颇多:

    “即使前路再艰险,我也相信终究会有道路的。”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陶渊明也深受触动:

    “太白这诗才是真正的洒脱,即使不能入朝,他还是那个“谪仙人”。”

    其实《行路难三首》,其实一直远远没有一般人所了解的李白“洒脱豪迈,乐观向上”那么简单。

    虽然最后一句是“且乐生前一杯酒”,但太白也曾经说过“举杯消愁愁更愁”,连酒都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始终是积极的。

    这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态度,既是李白悲剧深刻性之所在,也是李白诗歌永恒生命力之所在。

    仕途已然无望,李白心里怕是也清楚的,但他仍然乐观执着的去看待此事,认为“长风破浪会有时”,最后还能用“且乐生前一杯酒”来宽慰自己。

    李白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

    这才是真正的李白,这也是李白真正值得去肯定,去敬佩的地方。

    身处绝境之中亦怀有希望,身居黑暗之中亦向往阳光。

    “李白纵然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又不愿屈膝阿谀,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

    “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

    “但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

    “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喜欢剑术。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

    “在他的不少诗中都提到了剑,同样也在诗中寄托着这样的“侠道”精神,以其中一首诗最为明显。”

    一篇诗作,一斗美酒,一曲长歌,一剑天涯!

第八十八章 且乐生前一杯酒[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