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盘点:开局评选十大诗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新婚别》有所感触罢了,我做错什么了?”

    “额,好像没什么问题,继续读吧,朕误会你了。”

    崇祯感觉有种说不出来的不对劲,但又想不明白,但是“亡国”二字让他瘫坐在椅子上,失去了所有力气。

    “乾元二年(759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

    “到了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此刻在草堂,带着些奇妙的感觉看着他在不远的未来处写下的这首诗。

    看到画面中杜甫的草堂,评论区就有人开始打抱不平。

    “杜子美这样的大诗人住的竟然是如此破旧的茅草屋?要是在同一个时代,我二话不说给杜大诗人一套房。”

    “老板大气!”

    “不过杜大诗人的确也太惨了,茅草屋看上去摇摇欲坠,也难为他了。”

    “这就是一代诗圣的格局,无论身在何地,都不忘世人。”

    “忧国忧民者,多近民似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写下的最后一段话顿时引起了寒士与底层文人的共鸣。

    “要是真能有这些就好了,我也不用每日为了生存而奔波。”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少陵有这份心,我已经很满意了。”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真的,太关心各位了,我直接泪目。”

    “泪目,忧国忧民的杜大诗人,还对我们这些寒士如此关心,我已经感动的说不出话了。”

    “看着自己的破茅草屋,杜少陵还能引申联想到忧国忧民的情感,不愧是诗圣。”

    杜甫永远是这样,即使自己身处困境却还不忘挂念他人。

    “永泰元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

    “他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州。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

    “这一时期,他的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其中就有杜甫后期最大的一次诗风转变。”

第七十六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