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盘点:开局评选十大诗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苏轼的想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这是何物?难不成是那些匠人所作出的新物品?”

    苏轼看到陈羽的视频在面前展开,顿时一惊,站直了身子。

    也不怪他会有如此反应,之前的视频只是昙花一现,他未曾仔细观察就被关闭了,这时再次看到时却被吓了一跳。

    “此物为视频,作用就是可以通过这个来看仙师剪辑的盘点内容。”

    “什么仙师?什么盘点?”

    王安石看着和他第一眼看到视频差不多的苏轼,不由得笑出声来,随后详细的为苏轼讲解起来。

    王安石花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将这几天的事情讲明白,包括视频的内容与使用方法,还有评论等事。

    听得苏轼是连连惊叹,最后在几次试验后才弄懂了这一切。

    “这,这果真是仙人之物!”

    “不过半山兄让我看这个有什么意义?难不成半山兄上榜了?这样的话半山兄替我说话,我的确会安然无恙。”

    王安石摇了摇头,用手中的酒杯指着视频:

    “东坡你再看看,视频此时的内容!”

    “看来东坡居士并没有观看我们的视频。”陈羽有些遗憾,他对苏东坡这种传奇人物同样也是充满了好奇:

    “那我们就接着讲下去吧。”

    “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1057年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二人正锐意于诗文革新,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

    “苏轼的策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其中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

    “欧阳修听后,不仅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评论区里,欧阳修得意的在此时评论:

    “老夫的眼光果然没有错过,当时在看到东坡的文章时,就知道此人以后必成大才!”

    “这就是所谓的“考试父子兵”?”

    “你看吧,我都说过了,大诗人都是极度聪颖之人,你看他们考试跟喝水一样,真是羡慕啊!”

    “天资聪颖者,古往今来不知有几何?而能够青史留名者则是少之又少,兄台不必妄自菲薄!”

    “苏轼年纪轻轻就能够不拘泥于古书,自己有独特的回答想法,这样聪颖有新意之人,依我看来也是应当留名的!”

    此时在监狱里的苏轼也在这时赶上了进度,评论区的话他也略读了不少。

    “这视频当真神奇!欧阳师竟然也能在说话,还有楼上说话的那些人,其中有几人我曾在古书里看到过他们的名字。”

    “不止如此。”王安石笑容愈发明亮:

    “东坡你是没有看见过唐太宗和我朝太祖陛下争论的画面!”

    苏轼啧啧称奇,但还没有太多了解的他继续跟着视频看了下去。

第四十九章 苏轼的想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