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黄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喜色。
事实上,此时的黄锦,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他的年纪并不大。可是,他的底线实在是太高了。
崇祯夸奖了他一句,说他有魏征的风范,只要自己做了什么失礼的事,都可以去道御书房,给他一个建议。
这让崇祯想到了自己的前世,在中学英语课上,被一位英语老师主宰的恐怖。
崇祯知道这些人都是为自己着想,可是他还是有些抵触的。
简单来说,就是觉得他们很讨厌。
....
崇祯早就做好了应对陕西干旱的打算,在他成为皇帝之前,他就让启明商行在西安、延安、汉中、庆阳...这些地方储备了足够的粮食,以应对干旱。
继位以后,为了防止陕西出现什么意外,他也是明里暗中做了一些安排。
锦衣卫也在密切监视着陕西的风吹草动。
陕西的旱灾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师,崇祯在接到这个命令的同时,也下达了一道免除陕西旱灾的赋税,并且安排了一套以劳民伤财为基础的工程。
与一般的救济相比,以工代赈有以下优点。
第一是组织救济人员参与项目的施工,以保证其所需的经济收入和最起码的生活条件,以实现救济目标;
第二,要在政策执行区域内,建立一大批的公共项目和基础建设,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长远的影响。
第三,有效的解决区域内的劳动过剩问题,对社会的安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四,可以将陕西等地大批的劳力向外迁移,减轻了官府对粮草的负担。
可以说,陕西的动荡局面,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工代赈。
不过,这也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要让那些胆大包天的人停下来。
否则的话,在这个信息匮乏的时代。虽然朝廷给了援助难民的措施,但并没有拯救民众,反倒是让这些人成为了欺凌平民的工具。
陕西的旱灾,已经渐渐有了效果,按照锦衣卫的说法,很多穷困潦倒的人,家中的粮食,最多只能支撑一个多月。
而且,这一路上要传递消息,还有朝中大臣赶到陕西所用的时间,实在是没有太多的时间。
“黄爱卿,出了一件大事,还请你前往陕西。”
“皇上,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谁要是敢动朝廷的银子,我就杀谁。”黄锦想都没想马上答应道,他以猜出是什么事情。
“好,既然你这么说,那我也就安心了,陕西关系到大明的生死存亡,我赐你一柄尚方宝剑,有需要的话,可以调集大军,帮助百姓救灾。不管是王公贵族,亦或是乡里土财主敢阻拦,都可以直接处死。”
第七十二章黄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