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化工厂[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庄一年两斤的产量,让农民们喜出望外。
不过朱由检的事,他却是一筹莫展。
朱由检上辈子就是个乡下人,在南方,一年能有七八百公斤的产量,已经很不错了。
就算是天灾,也不可能超过五百公斤。
怎么会有2个石头?总共只有三百公斤,即使在明代,一公斤接近六百克,也就是三百六十公斤。(一石一石是什么概念,有多种说法,一石一百五十公斤,一公斤一百五十克)
和他前世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朱由检很明白,这是因为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种植了大量的粮食和肥料。杀虫剂是不可分离的。
以大明目前的实力,这些都做不到。
肥料和杀虫剂,除非是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否则是不可能的。
种地倒是可以,但也不能抱什么期望,他们的实践经验虽多,却缺乏实践的能力。
也许要经过许多的曲折,耗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可是这也没有别的选择。
朱由检考虑了许久,最后决定将注意力放在这座城池上。
自从离开京城之后,朱由检就知道,大明的医疗体系并不健全。
而且,根据属下收集到的消息。
在这座城市里,那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大多都是社会底层的人。
正常来说,他们会将生活垃圾运出城市,然后卖给农夫,以此来维持生计。
不过由于缺少统一的治理,而且大部分的农户手里都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因此对于城市里的生活垃圾,他们并不热衷。
而那些农夫们?他自然也听说过,化肥能提高生产效率,可他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所以,他必须要积攒足够的能量。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目前化肥市场一片空白的原因。
于是,这些生活废物,就堆积在了各个角落,渐渐腐烂。
这不仅是在浪费化肥,也是在破坏环境。
京城是一座几千万的大城市,一天要生产出多少肥料?但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无用的。
在加上其它地方的资源。
朱由检估算,只要利用得当,大明一年至少可以提高五千万石的粮草。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因为食物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若是大明一年能够多出五十万斤的粮草,那么大明的生活将会更加的富足。
明末的农民起事,不都是因为粮食么?
朝廷有粮食,又有救灾的监察,难道是农夫吃饱了撑的,想要反抗?
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化肥产业没有竞争力。不会伤害到任何人。
肥料的制造很容易,只需要将粪便和碾压的干草混合在一起,然后用泥土覆盖。
朱由检立刻吩咐王承恩去请魏忠贤。
魏忠贤心里有些不爽,不过看在朱由检的份上,也就同意了。
魏忠贤的东厂在朱由检的提议下,迅速地把京城里的夜香郎整编了一遍,与此同时,他还组织了一批人,在京城中建造了几间厕所。还有废物堆放处。
一声令下。3日后,对在京中乱扔乱扔的人,罚款,清理首都的环境。
所以在魏忠贤的奏折中,增加了一个“欺民”的条款。
一只虱子多一点,一多一点,少一分钱。魏忠贤深受陛下信任,又和信王走的很近,自然不会惧怕这一次的指责。
这惩罚还真是管用。
惩罚很轻,乱丢东西,随地拉屎,三个铜板,清理京城,一个小时,罚一分,剩下的两个铜板,全部用来给东厂。
若是有人发现有人在这里随地撒尿,那就可以将他带到东厂去,可以得到一枚铜板的赏赐。
因为有了好处,这些人和百姓都开始蠢蠢欲动了。顿时满地都是清洁工。
大明大街上的清洁工作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生活用品,被夜店的人运到了郊外的一片空地上。
由一群年迈的农民带头,
一堆堆的化肥被堆叠在一起。地面也被重新铺上了一层土。
尽管气味难闻,工作也很艰苦,而且没有收入,但所有的农夫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养家
第十三章化工厂[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