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铁血残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章移民南阳[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岳父大人,小婿不要什么钱粮。”

    “哦?那你想要什么?”

    “我想要人。”

    “呃,哈哈哈哈,年轻嘛,在所难免。可以,这江陵城的美人尽管挑选。”

    “岳父大人误会了。”

    “哦?”

    “我要的不是什么美人,而是匠人。”

    “匠人?”

    “我南阳封地地狭人稀,要什么没什么,我希望能从江陵带走一些匠人,那些蛮兵留在江陵怕是岳父也不放心,我就一并带走。不知岳父大人……”

    “哈哈,就这事呀?没问题。”

    当晚,荆南节帅府的大小官员欢聚一堂,庆祝收复荆南。

    赵匡明上疏朝廷,自表留后。

    第二天,李裕就把自己选中的匠户办了迁移手续。这次前往荆襄南阳的匠户有五百户,四千人左右。涉及到了纺织、冶铁、冶铜、陶瓷、造船、酿酒、木匠、铁匠、皮匠、兽医等等。

    又带走五千蛮兵和家眷,近万五之数。

    荆南战事一战而定,下面基本就是传檄而下了。

    李裕带着近两万军民坐上了船,沿漳水浩浩荡荡的往北而去。在长林上岸,徒步往东北的郢州长寿,再上船直达襄阳。

    周宽、高适、王迁、魏艾接到信在长寿迎接。

    李裕一到,这些移民工作就交接下去,魏艾把那五千蛮兵接手了,协助移民,他自己带兵直接去了襄阳。

    去荆南的时候,李裕带着一千牙军,回来的时候变成了两千五。

    襄阳节度府。

    “哈哈,贤婿啊,这次干得漂亮。”

    “多谢岳父大人支持。您也知道,南阳地狭人稀,根本就养不起兵。我这点兵拼凑的不易啊。”

    “嗯,现在邓州还没有安排刺史,就由你兼任,也不用上缴粮税了,留着给我的外孙吧。”

    要说赵氏兄弟对李裕确实好,不仅把自家闺女嫁过来,还给钱给粮,现在直接给官了。

    “谢岳父大人挂念。邓州刺史小婿无暇兼顾,不过向城和唐州的方城能否划归德王府?”

    赵匡凝略一思忖,笑眯眯的说道:“好,就把这两个县划归德王府管辖,以后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谢岳父大人。我知道襄阳有铸钱坊,不知能否给小婿一个钱范,我南阳有铜矿,只要冶铜就能铸钱,小婿还欠着岳父钱呢。”

    “哈哈,贤婿太客气了,明天就让铸钱坊的匠人跟你回去,把钱坊也搞起来。”

    赵匡凝现在越看李裕越喜欢,这个女婿好,文武双全。江陵城高墙厚,还有水军,李裕带着两千人一战而下,厉害呀!

    李裕在十一月二十日才回到南阳城。

    此时南阳飘起了大雪,雪花漫天。

    李怀仙在码头迎接李裕。

    “怎么样,过冬的房子建好了吗?”

    “主公,房子建了一千多栋,建在了城北方向。”

    “冬季我们也不能闲着,南阳城太小了,得扩建了。”

    “是啊。”

    李怀仙这一年眼看着南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跟着这样的人,自己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有这样想法的不仅是他一人,王府其他官员也有同感,感觉就像做梦一般,迷迷糊糊就把南阳搞得兴盛起来。

    匠户的安排和蛮兵不一样。

    匠户是技术人才,在古代这些人不受重视。

    李裕知道匠户的重要性,因此他建的房子就是给这些匠户居住的。至于蛮兵家属则安排一部分,剩下的就住帐篷吧。

    在城西,新建了几十座砖窑,这些是烧制青砖的。

    老祖宗早就有这样的手艺和技术流传下来。

    南阳城实在狭小,是要扩城了。

    陆续赶到的工匠加入了烧砖大军里,整个南阳的青壮也被动员起来。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成了现在南阳的建设口号。

    虽然天空中下着雪,寒风被伏牛山阻挡,气温并不冷,积雪落地即化,挖土和烧砖都不耽误。

    烧出来的青砖被码在大棚里,就像是一堵堵高大的城墙,让人心里充满了安全感。

    十二月,移居南阳的人都住进了自己的房子,个别人家暂时没房子的,也住进了棉帐篷,暂时安身没有问题。

    南阳新城的规划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33章移民南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