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海上工厂[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p; 水泥子弹的特性决定了,哪怕你做手术,你也取不出来,更取不干净。
同样马如龙看好水泥子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前以及之后的几十年,
马如龙不可能将马家庄的工坊中的钢铁制造业,外迁到大明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
因为炼钢这项技术,尤其是现代化炼钢的技术。
工业化炼钢,对于工人的素质要求非常之高,
对工人的岗前培训要求非常严格,
而且钢厂一旦重要部门的工人操作不够熟练,出现错误,就会产生恶性的爆炸、起火等安全事故。
所以马如龙不可能,也不愿意将钢铁厂这种重要的,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移到大明之外的任何一块土地上。
哪怕之外的土地都已经属于马家庄实际掌控,至少50年内,是不可能外迁的,因为工人的素质达不到。
培训成本太高。
有人可能会说,不训练永远不会提高,对不起,这不是马如龙的事。
想训练,等把普通话说溜了再说吧。
非我族类其心。。。。。。
与其在大明之外进行所谓的拔苗助长,根本没有意义,不如将精力用在大明国土之内,大家语言皆通,汉字皆懂。
更容易创造出更高的钢铁生产效率,通过成本低廉的海运将钢铁运到世界各地。
而此时马如龙站在火车车厢顶上,迎着风,看着脚下的货车向着海边驶去,
他今天要去看干船坞里面的两艘大型舰艇。
排水量超过8000吨的,海上工厂。
由于这几年整个大明都在轰轰烈烈的进行铁路化改造,全国铺设铁路网线,以及县乡地区铺上有轨电车,实际上也是一种铁路,而耕种土地的人很少,主要的劳动力都是在修建铁路。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马如龙所在大明的粮食9成都需要海外进口,所以马如龙非常看重干散货,尤其是大型的干散货船的跨洋运输。
一艘干散货船从马家庄出发,一直运到整个印第安大陆。
一路途经的各个产地,还要陆陆续续装上,卸下一些货物,整个时间高达半年之久。
半年时间,看似不久,实际上都可以让红薯、土豆收获两季了。
所以怎样提高效率,一直是马如龙,非常强调的东西,距离太远货物太杂,经常装卸,最后逼的马如龙只能启动这个全新的方式就是海上工厂。
这两艘8000吨级的海上工厂,设计思路就是将收上来的东西,直接在船上加工,
随着海上的运输,船上有加工工坊设备,工人们在船体内的工坊操作,
当到达目的地。基本上已经加工完毕。这样海上运行的时间并不影响加工,充分利用了海上漂泊运输的时间。
整艘干散货船用的是煤炭为能源动力,通过煤炭燃烧锅炉,让水蒸气带动蒸汽轮机一部分用于发电,一部分用于船舶动力。
所发的电力,除了小部分用于船舶照明、塔吊操作等,绝大多数的电能进入船内工坊。
比如纺织车间就是,把收上来的棉花,变成最后的布匹。
食品车间就是将收上来的土豆地瓜,做成粉条。
剩下的残渣,经过高温蒸后,成为酿酒的原料,发酵酿酒。
而从海上补上了的鱼虾,直接通过车间,分割清理,去除内脏。
鱼鳞经过清洗,高温蒸后,暖房风干后研磨制成牙膏粉。
鱼内脏,经过蒸馏,分离出油脂,在车间里和氢氧化钠一起做成肥皂。
而鱼骨鱼头,经过暖房风干研磨成粉,成为牛羊猪兔子养殖场的饲料添加剂。
而鱼肉,则清洗后送入马口铁罐头,通过蒸煮做成香辣鱼罐头。
这也是为啥马如龙,用煤炭的原因,因为海上工厂本质上是耗能大户,煤炭可以在沿途方便快捷补充。
第284章 海上工厂[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