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盗不走的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r/> 后在北京营建紫禁城之时,也就仿照南京再建了一座文渊阁。
此时马如龙通过巡逻时间差,轻松避开卫兵,潜进了坐落在午门内以东、文华殿以南的文渊阁。
这里不仅是藏书楼,也是内阁办公之所。
阁内正中奉祀孔子及“四配”像,左右为内阁办公之所。
阁西为制敕房。阁东为一小楼,专门用来储藏书籍。
马如龙在文渊阁内脚步轻盈,边走边看。
整座建筑采用石砖堆砌,顶覆黄瓦,殿内无柱无梁、无钉无木,十分坚固,历经数百余年仍保存完好。
厚厚的墙壁有保温的作用,冬暖夏凉。东西辟窗,可使空气流通。
殿内筑有高台,高台上以铜皮樟木柜藏书,既可远离湿气,又可防蠹防尘。
殿前宽阔的丹陛,又可做晾晒书籍之用。这确实是非常理想的藏书之所。
马如龙边走边看,边感叹,大明确实是很注重教育和知识传播的朝代。
明朝伊始,太祖朱元璋就很重视文教事业,在宫内设置机构刊刻书籍,其中最重要者为司礼监。
嘉靖十年(1531),司礼监内工匠已达1583名,其中专门从事刻书者近1300名,比洪武年间多出一倍多。
又细分为纸匠、裁历匠、刊字匠、刷印匠、折配匠、装裱匠、笔匠、画匠、黑墨匠等工种,已具有相当高的专业化水准。
马如龙很快就找到了道家典藏的书籍,因为要论治病养生,凝神真正有用的书籍,那就是道家的典籍。
而且历史上诸多名医都是道士出身,所以他们对人体经络的了解,要远胜于其他学说。
当马如龙看到道家典籍的时候,却傻眼了,因为这个道藏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
《正统道藏》是历史上第一部道教大藏经。永乐元年,永乐帝敕令要求编修的道家典籍。
这项工作持续了30余年,直到正统九年(1444)才开始雕版,一年后竣工。因此被命名为《正统道藏》。
整部道藏共480函,按千字文排号,共5305卷。万历年间,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奉敕查漏补缺,又补刊了32函,共180卷。
这就是5485卷。
马如龙要想把这些经书盗走,得用马车来拉一车,显然自己是拿不走了,哪怕是蚂蚁搬家,自己也搬不走。
太多了,马如龙这个偷书贼绝望了。
很快马如龙决定假扮太监,然后找机会看看白天能不能进来,毕竟晚上进来看读书太麻烦了。
很快马如龙便来到了后宫建筑群,爬上了个,较高的房顶。带上夜视机扫来扫去,终于确定了一个方向,
那边宫殿较大,人员活动的红外线却比较少,这样不容易暴露,那就选定它了,今晚马如龙就准备夜宿后宫了。
跳下房屋,收好夜视仪。快步轻抬地向那处壮丽的宫殿跑去。
后宫的宫殿城墙相对来说都要矮上许多,巡逻的人员也较少,基本上都是远远的巡逻,不靠近。
这也方便了马如龙夜宿皇宫。
第69章盗不走的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