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佣兵为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章 玻璃镜有多难[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几日之后牙膏和牙刷已经试制成功,聪明的匠人们在原来的基础材料里面又加了几味中药。让牙膏粉的口感更清新舒适。

    同时还具备了消除口腔异味的功效,马如龙试用了一下感觉真的不错,比自己后世的牙膏要舒服多了,这些是纯粹的天然环保无添加,尤其是碳粉的加入,刷起来柔软又舒服。

    现在由于牙膏粉的加入,马家庄里的所有产品,每天净收入可以达到了5000两,实际上已经是比较可以了,但是马如龙想到了自己的图谋,还是要继续扩大规模。

    目前鱼捕鱼业务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毕竟没有机动船而拖网也只能一昼夜拖一网哪怕两班倒的话,也就是两网。

    实际上最多提高一倍,而大量的鲜鱼会被自己的庄园吸收掉。

    但是马如龙短期内是不会提高捕鱼的产量,因为夜间撒网难度太大,得不偿失。

    那么现在最有可能创造出高额暴利的那就是玻璃镜,因为玻璃现在简单的工艺品只有富豪家族才能够使用,毕竟它不是实用东西,而镜子是大多数家庭都需要用的。

    说起镜子,那要先说透明玻璃。1317年附近,意大利人在制作彩色玻璃时,发现加入二氧化锰后,浑浊的玻璃液变得很清澈,于是透明玻璃诞生了。

    当有了透明玻璃,工匠们就开始尝试用玻璃制造镜子。他们将金属板磨得平整光滑,然后将它和玻璃贴合在一起,试着制成玻璃镜子。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照出来人像就变得很模糊了。

    主要原因是密封性不行,空气中的水分接触到金属板,金属板遇水就会被氧化了。后来,人们又开始将各种融化后的金属液涂抹在玻璃上,试图制成镜子,但是显示效果都不佳,因为各种金属溶液并不平整。

    1507年,威尼斯人发现在玻璃上紧紧的贴一张锡箔,然后倒上水银,因为水银能够溶解锡,变成一种粘稠的银白色液体紧紧的粘在玻璃上,就成了镜子它的出现轰动了欧洲。

    短时间之内就成了王公贵族的新宠,一个个都去抢着买镜子。

    当时也只有贵族豪门才能用得上,一面小小的镜子价格非常昂贵。

    制造镜子的方法,在威尼斯是保密的。为了保密,在一个封闭的小岛上,所有人与世隔绝严格看守。

    后来法国人费尽心机,想尽一切办法收买几个威尼斯镜子技师,偷运到法国去

    1666年,在法国的诺曼底出现了法国的第一个镜子工厂。至此威尼斯对镜子工业维持了150多年之久的垄断局面结束了。

    也就是说目前大明这个时代依然还是以威尼斯商人的玻璃镜,闻名于世,实际上这种玻璃镜的亮度清晰度都是很一般。

    耐久性更不行。后世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明了镀银的玻璃镜。成为了主流!

    一提到镀银,也许你会以为玻璃镜上的这层银,是靠电镀镀上去的。实际上根本用不着电,人们利用一种特别有趣的化学反应——银镜反应镀上去的。

    银镜反应非常有趣:在洗净的试管里倒进一些硝酸银溶液,再加些氨水和氢氧化钠,最后倒进点萄葡糖溶液。

    这时候原来清澈透明的玻璃试管,忽然变得银光闪闪了。

    马如龙想到这里摇了摇头,这些方法他根本都不会去用,为什么前者的锡汞是有剧毒的,而且成像效果也并不是那么优秀,质量还不稳定。

    后世德国科学家发明的那种静银技术有点虽不复杂,对他来说要合成

第51章 玻璃镜有多难[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