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五章:老天爷,你是把老爷子绑票了吧![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基也是故意摆起了谱,说道:“能说什么,大侄子这砸锅卖铁的都给二叔凑了七万两银子了,说什么,还能说什么......”

    听到这话,这二叔朱高煦顿时便明白了意思,赶忙转身将那桌子上的七万两银子的兑票拿了起来,塞进了朱瞻基的怀里,然后说道:“大侄子,你看你这叫什么话,都是一家人,二叔怎么能逼自己大侄子砸锅卖铁呢?”

    “这银子,你拿好了,要是不够,就去二叔府上拿!二叔的,不就是大侄子你的吗?”

    见二叔如此上道,朱瞻基也是开口说道:“二叔,这样不好吧,这银子可是给朝廷扩编神机营的。”

    但朱高煦却道:“区区七万两,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关键是要看大侄子你这张嘴能不能动动了,别的不说,你如今可是那火器研究衙门的督办,你那嘴只要稍微动一动,之前老爷子要的那些火炮价格给稍微降一降,这七万两不就用不上了吗?”

    听到二叔这番话,朱瞻基的心中也是微微一乐。

    自己这二叔倒也不傻,这七万两银子在自己还没说出办法之前就塞了进来,敢情是知道此次扩编神机营的大头还是在火器研究衙门那儿。

    要是自己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就让火器研究衙门降低一些银子。

    反正人家这七万两银子是不可能亏的。

    想到这里,朱瞻基笑了笑也不跟他扯淡了,说道:“二叔啊二叔,你这买卖做的真是一点都不亏啊.....不过,咱们先说好了,大侄子这办法要是能帮上你的忙,这兑票侄儿收走不说,火器研究衙门该支取的银子也一两不能少。”

    听到这话,朱高煦顿时笑道:“那是自然,大侄子的聚宝盆都给二叔搁这儿了,二叔还能办那事吗?”

    见二叔答应,朱瞻基便开始说道:“其实这法子也简单,叫理财!”

    听到这词,朱高煦顿时皱了下眉,问道:“什么是这.....理财?”

    朱瞻基道:“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朝廷的银子在那国库里放着也是放着,为什么不拿出来做点买卖,赚点银子呢?到时候赚头是收入,本钱不还在吗。”

    一听这话,朱高煦当时便没了兴趣。

    “你说的简单,这买卖是随随便便就能赚到银子吗?这要是赔了呢?到时候,本钱没了,银子也没赚上,朝廷的官员们跑来跟我要银子,我怎么应付?到时候老爷子也是知道被我挪用了,得提着刀来砍我。不行不行,这法子绝对不行......”

    看着二叔一脸抗拒的模样,朱瞻基也只能继续说道:“二叔,你怎么这么死脑筋呢?既然侄儿敢跟你说出这个法子,自然是有完全的把握可以赚到银子,那想想,朝廷就算只出个十万两的银子,咱就算赚个一成,是多少?”

    “一成就是一万两了!可要是朝廷给百万两银子呢?那就是十万!二叔要是胆子大,敢拿个千万两出来,那就是一百万两的赚头!”

    听着朱瞻基的话,朱高煦虽然听着那赚头的数目也是心痒痒,可想到要直接动用朝廷千万两的白银,一年财政的三分之一,顿时就出了一身冷汗。

    他朱高煦敢肯定,自己要敢挪用朝廷千万两银子去做什么买卖,不说赔了赚了,这事只要被老爷子知道,自己这脑袋在不在还另说呢。

    这可是拿朝廷的根基在赌博,这绝对是触及老爷子底线的事情。

    眼看着二叔便要拒绝,朱瞻基赶忙开口问道:“二叔,现在朝廷户部一共有多少银子?”

    听到这话,朱高煦想了想,也没隐瞒,直接说道:“还有两百四十万两银子,不过这些银子可都是定好了去处的,一两银子都不能动。”

    可朱瞻基却一把搂住二叔,说道:“这二百多万两咱们自然是动不了,可咱们不能少用点吗?”

    “二叔,那些银子定的用处,最晚的到什么时候了?”

    朱高煦想了想,说道:“最晚到半年后了。”

    朱瞻基双手一拍,道:“这不就有了吗,半年后,就足够赚不少银子了。”

    “这批银子,一共有多少?”

    渐渐的,朱高煦被朱瞻基这接连不断的问题给问傻了,还来不及说什么,便又回答道:“四十六万两白银。”

    朱瞻基眼前一亮:“正好!”

    “这样,二叔,你把这四十六万两银子给到侄儿的手里,侄儿也不让你吃亏,这半年的时间,侄儿给二叔两成的利!一共九万二千两的赚头!就这么一挪一用,二叔神机营扩编差的那七万两银子,不就补上了吗?还能多给朝廷赚两万两的赚头!到时候是二叔自己收着,还是交到朝廷手里,就看二叔自己了。”

    “当然,这只是第一次,以后咱们做熟了,银子的总量上来,这买卖的赚头可就大了。”

    听着朱瞻基的话,朱高煦还真有些心动。

    可是在细细的想了想后,想到老爷子和太子几次三番的说过这批银子不能动后,朱高煦还是摇头拒绝了朱瞻基的主意,说道:“不行,风险太大了,而且赚这么点的银子,也没多大的意思。”

    见自己这二叔现在是越来越不好忽悠了,朱瞻基也不着急,继续说道:“有什么风险?二叔,你这银子是交到侄儿手里了,侄儿还能跑了不成。要不这样,侄儿在拿到这些银子后,分批给二叔还,除了本金四十六万两银子外,加上赚头的两成,九万二千两,一共是,五十八万二千两。”

    “咱们分为六个月六期,侄儿每个月给到二叔九万七千两白银。这样一来,二叔的风险不就小太多了吗?不到五个月,二叔你四十六万两银子的本钱就能全部收回来了。至于那最后一个月的九万七千两银子,可就是白赚了.....”

    听着朱瞻基的不断诱惑,朱高煦仔细的算了算自己的本钱。

    以他自己汉王府的那些家当,只要这笔买卖能收回两期来,就算赔了,他朱高煦也补的上,不至于说被老爷子打死的下场。

    想到这里,他还真有些犹豫了。

    毕竟这些日子也实在是被那些官员们的要钱要粮折子给烦的不行。

    这次这买卖要是能做成了,也不失为一条发财的路子,到时候就算自己不装起来,也能让自己这监国的位置坐的更稳当些。

    想到这里,朱高煦毕竟是上过战场,经历过生死的。

    富贵险中求的道理还是明白的。

    随即,他转头看向了朱瞻基,说道:“臭小子,这次你二叔可是将这脑袋系在你的裤腰带上了,要是真的出了事,你二叔的脑袋肯定是要被你爷爷给砍了的。你小子应该不至于说看着你二叔年纪轻轻的就下去陪太祖吧?”

    见二叔答应,朱瞻基顿时便笑了起来:“二叔,你这话说的,咱们做买卖那是求财,要是不赚钱,我费这心思干嘛?对不对?再说了,到时候老爷子要是知道了,砍你的脑袋,就不砍我的脑袋了吗?应该说咱俩的脑袋长在一起,要砍,咱们谁都跑不掉。”

    “再说了,二叔你仔细想想,哪次侄儿拿了你的银子,没有给你把事情办好?”

    听到这些话后,朱高煦的心也终于是放下了些。

    毕竟这小子也说的在理。

    他朱高煦虽然是汉王,可这小子也是皇长孙啊。

    自己这颗脑袋值钱,他那颗脑袋也不便宜。

    要砍大家一起砍!

    “成!就按你小子说的办,不过这件事涉及的银子太多,你小子做事情的时候可千万要稳妥,就是赚不到银子,这本金也绝对不能丢了。不然咱们叔侄俩这脑袋,可就保不住了。”

    “放心吧,二叔!对了,银子什么时候到位?”朱瞻基问道。

    朱高煦想了想后,说道:“明天吧,你一会儿派人给个地址,明天一早,我叫人将银子给你送过去!”

    “得嘞!”

    当朱瞻基揣着那怀里的七万两兑票走出尚书房后,整个人差点笑出声来。

    不过想到这里距离二叔那里太近,还是赶忙往外跑了去。

    这次不管是这七万两的兑票落到了自己手里,平白赚了七万两银子,还忽悠着二叔相信自己,将朝廷那四十六万两的白银挪用。

    “哈哈哈哈。。。。”

    之前一直因为没有银子,无法将内库那些土地开垦出来,如今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还能立马派人继续开始动工。

    照着之前京郊那一片的水库水渠继续开发荒地。

    就算找不到合适建水库的地方,也完全能够光靠水渠就开垦出不小的一片旱地来。

    再不济,大不了就多花点银子,人工建造一个规模小很多的水库。

    反正有混凝土在,就算起不到任何泄洪的作用,但只要能够为这一片区域保存足够的水资源,就足够了。

    整整五十万两的银子,加上之前在府里还存了些银子,加一起,足够浩浩荡荡的搞一场了。

    等内库的银子渐渐充裕,有了收入,发展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等类似于京郊这样的产粮区渐渐都掌握在内库手中后,粮食的产量也越来越多后,不光能满足不少百姓的粮食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粮食价钱的问题!

    再专门弄点每年收粮食的粮行。

    一旦整个大明朝的粮食大部分掌握在手中后,大明朝的粮食定价权,就会落入自己的手中。

    当然,他要的可不是为了赚暴利,而是为了给天下百姓谋利!

    一个稳定的粮食价格,对于天下的老百姓而言,那就是一条稳定的生命线!

    甚至于,还能从根本上,彻底的解决历朝历代根除不尽的土地兼并现象!

    之前他给老爷子提出的那些策令,虽然对改善土地兼并现象有很大的帮助。

    但归根结底,这些策令也只能解决目前几十年的困局。

    无法做到根除。

    可一旦粮食的定价权,包括全国粮食的分配权落入内库的手中,那么这一切都将彻底的改变!

    为何这历朝历代的土地兼并现象层出不穷,甚至到了清朝末年都无法解决。

    直到封建王朝的时代彻底瓦解,也没有人能够从根本上解决。

    正是因为粮食在封建王朝时代,是比任何货币,甚至黄金白银都要值钱,都要稳定的东西。

    天下越乱,粮食的价格就越高。

    哪怕是在太平盛世,那粮食的价格也一直是居高不下。

    所以,也就导致了所有权贵们都将目光投入到了粮食和土地上。

    因为这是一个只赚不赔的买卖,每一个百姓的心思都是多赚点银子,以后多购置些土地。

    这要是运气不好,赚不到也就罢了。

    可若是够努力,也运气不错,赚到了,土地就会一点点的开始出现集中化的现象。

    手中掌握的土地越多,购置土地的速度就越快。

    如此往复,土地只会一点点的聚集在一小戳的人手中,整个社会层面的资源和利益,也永远会被这一小戳人给掌控。

    直到天下百姓无地可耕,无银购粮。

    便是天下大乱,便是资源重新分配。

    然后像历朝历代的情况一样,继续开始轮回。

    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个王朝在初建时,都会迎来一波红利期。

    历史上大多的盛世,也都集中在这个阶段的原因。

    这是每一个封建王朝诞生与灭亡的根本道理!

    可如果,一旦他所掌握的内库拥有了天下粮食的定价权和分配权,那么,粮食将彻底的从以往暴利的范畴内剥离出来。

    没有了暴利和稳赚不赔的情况。

    那些权贵和掌握社会资源的官绅阶级自然不会再将所有的目光都投向这里。

    就好像后世的房地产一般,从原本闭着眼往房地产钻的情况彻底改变。

    虽然在离开土地和粮食后,他们依旧会继续朝着另外一个行业钻进去谋取利益。

    但这个导向的能力,就会掌握在朝廷的手中。

    哪怕是向后世学习,进入到房地产,哪怕大明朝的百姓也出现买不起房子的现象。

    好像本质上并没有改善,依旧是权贵收割百姓利益,但实际上,这正是一个社会在发展的证明。

    这就好像人会生老病死一般。

    人类天生的趋利性,也是如此,是无法改变的,权贵,有钱人,资本,永远会赚更多的钱。

    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的是,整个社会从有可能吃不上饭的情况,发展到了可能住不起城里房子的情况。

    这个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

    哪怕它不是那么的完美。

    而这,也正是朱瞻基要的结果!

    西方的工业化进程为什么那么快?

    有的说那些工业化发展快的,正好有煤炭、有铁资源.....等等。

    这些虽然都是实实在在的情况,但本质上,是因为西方所有的社会资源,都集中在了这个区域。

    再详细点,就是所有的资本家、贵族都进入到了这个区域。

    所以导致了科学和工业在这个时期飞速的发展。

    用短短两百年的时间,将东方华夏几千年来老祖宗给儿孙们奠定的优势全面超越。

    如果还在封建时代,华夏不管是什么朝代,只要还保留了这老祖宗打下来的广阔土地,广袤的可居住土地,以及满足人口生存的耕地数量。

    那么,华夏在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朝代,都会发展成为封建王朝时代的霸主。

    这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底蕴,是秦汉隋唐历朝的功勋。

    可封建王朝时代已经持续了太久了,工业化的出现,将彻底结束这一切。

    所以,朱瞻基要做的,就是在彻底解决了粮食和土地兼并问题后,引导大量的社会资源进入到他想要的行业内。

    其实这一切都是朱瞻基早就预想好的。

    从私下让自己亲弟弟朱瞻墉研发混凝土,改善旱地,建造水库水渠。

    到给老爷子提出摊丁入亩等等革新税收制度的办法。

    这些都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那一刻做着准备。

    当然,这个过程也是漫长的.....

    早则几十年,晚则可能此生都无法看到粮食和耕地被掌握在朝廷手中的那一刻。

    但这些,都是他这个后世穿越者来到大明朝后,必须要做的事情。

    也只有走上这条路,直到有一天完成,大明朝才能具备从社会各层面改革的可能。

    否则,那些资本,那些权贵们,为何要放弃这么轻松获得利益的行当,而去研发、改革那些看不懂,搞不懂的工业机器呢?况且这样的投入还是长期的,短期是没有利益的。

    而在没有整个社会层面的资源倾注的情况下,仅靠朝廷的力量,工业化....何其之难啊。

    甚至没有可能。

    这一点从朝廷每年财政用度的账目便能看的出来。

    朝廷满足自身的现实需求都尚且可能无法做到,更何况是倾注全力去工业化呢?

    就好像那旱情,这边工业化着,那边大旱,就这么点钱,你是去救灾,还是工业化?

    如果是救灾,工业化没有了钱,必然停滞,或者速度放慢无数倍。

    所以,西方的方式是,让那些社会资本,趋利而往。

    让他们自发的,去做这些事情。

    同时在国策上,制定保护资本主义的国策。

    让这些资本、贵族可以放心大胆的去改革,去研发,去发展,去帮助整个国度工业化。

    因为他们前期所投入的资本,后期都会收益,而且国策保护下,不需要怕被割韭菜。

    当然,国内的情况不同。

    但好在他作为穿越者,有史可鉴。

    或许是因为被二叔这几十万两白银的利好消息冲昏了头,朱瞻基这脑子里不由自主的便想的有些远了。

    在来到这兑票所在的当铺,将其中的银子取出来,并且送往太子府后。

    朱瞻基在回到府上的第一件事,便是找来了朱瞻墉那小子。

    如今自己这个亲弟弟,俨然已经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当然,还有那远在北平的另外一个弟弟,老五朱瞻墡。

    当朱瞻基在将朱瞻墉那小子喊过来,那小子的眼睛都直了。

    “大哥,你不是被老爷子叫过去训话了吗?哪来这么多的银子啊?”

    出去的时候身无分文,甚至有可能被老爷子要走那刚赚的一万两。

    可才多大会儿的功夫出去,这回来时,便已经是命人装了一车的银子。

    “哥,这得有多少银子啊?”

    朱瞻基微微一笑,道:“不多,七万两银子。”

    “七万两!!”

    “你去哪弄来的!”

    瞧着这小子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朱瞻基已经完全忘了自己刚刚从那尚书房出来的时的表情了。

    “别急,这只是小头,大头还没来送过来呢。”

    瞧着眼前这七万两的白银,朱瞻墉已经是惊骇不已了。

    如今听到这只是小头,后面还有更多的.....

    朱瞻墉赶忙瞧着自己大哥,说道:“大哥,你这是把老爷子给绑票了?”

    闻言,朱瞻基先是一愣,转头便笑着一脚踢在他的屁股后,说道:“别卖嘴了,快去,将银子都放好,一会儿还有事情要交代你呢。”

    朱瞻墉知道,自己大哥既然弄了这么多的银子回来,就一定是要有什么大的动作。

    赶忙说道:“得嘞,哥,弟弟我是佩服死你了,你是真牛,本来是去受罚,硬生生让你带回了七万两银子。”

    直到此刻,朱瞻墉这脸上依旧满是难以置信的模样。

    七万两,这可不是出去吃顿饭的小钱。

    朝廷一年也就三千多万两白银的朝政。就自己大哥这赚钱的速度,比朝廷都强多了,他能不服吗?

    ------题外话------

    月初了,求票,求月票啦啦啦~~~~

第一百零五章:老天爷,你是把老爷子绑票了吧![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