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们先写,我睡会![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李?摆摆手,“你们可别高兴太早!”

    “别想着忽悠,我会让师爷盯着你们,到时候会将你们所做的善事写成册子送到东宫,我亲自查看。”

    “师爷。”

    “小人在。”

    李?平淡道:“你若是不将此事做好,那你便去百骑司解释吧。”

    师爷浑身一振,连忙道:“请殿下放心,臣就算是豁出性命也得把这差事弄好。”

    谁傻子谁不办好!

    这可是太子安排下来的差事啊!而且他还获得了直接给李?写信的资格,这就算是许多封疆大吏都没有的吧。

    光是这一点,他区区一个师爷就在整个大唐横着走!

    李?也难得管这师爷、衙役们想什么。

    “赶紧滚吧!”

    “是是!”

    “多谢太子殿下恩情!”

    包含师爷在内衙役们对着李?磕头后离开。

    ……

    当李世民等人回到县衙的时候。

    只有李?一个人躺在椅子上睡觉。

    “?儿!”

    李?缓缓睁开眼睛。

    “父皇,你们回来了啊!怎么样?崔利杀了么?”李?伸一个懒腰。

    “太子殿下,你就放心吧,我尉迟恭亲自行刑,手起刀落,那崔利脑袋就搬家了。”

    尉迟恭兴奋道。

    李?摇摇头,“用快刀干嘛,该用钝刀,不是更好?”

    闻言,尉迟恭恍然,“太子殿下提醒得对,还真是便宜崔利这个混账东西了。”

    李?看向长孙无忌,“齐国公,云渊县百姓反应如何?”

    不等长孙无忌回答,李世民笑着道:“这朕看得最清楚,百姓们一开始听说是崔利要被斩首,一个个都不相信,但是真看到崔利跪在行刑台上的时候,立马欢呼雀跃,这场景只有朕当初推翻隋朝统治的时候出现过!”

    李?点点头,“看来这崔利是杀对了。”

    之后两天。

    李世民、李?一行都在云渊县。

    虽说饶过了普通衙役,但是云渊县的官员却是烂到了根子里,县令、县丞、县卫以及其他辅官被杀得七七八八。

    县衙的公务,只能是李世民、长孙无忌来处理,新派来的县令等官员到位后,这才松了口气。

    而且还要清点崔利、刘员外、郑大等团伙的资产,这里面有这些人强取豪夺,也有多征收的税。

    本来李世民、长孙无忌的想法是全部充公。

    但李?在心里嘀咕,把多收百姓的钱财换回去更能得人心。

    一番分析。

    李世民深以为然。

    虽然一个个的退还颇为麻烦,但是这却是最为正确的做法。

    处理好这些问题。

    李世民一行人再度出发。

    不过一路上,李世民明显有些心事重重。

    长孙无忌见状主动上前询问。

    “陛下,臣见你似乎有心事。”

    李世民点点头,“朕担心云渊县的情况并非个例,这次我们能发现崔利,大唐如此广阔,难道不会出现李利、赵利?”

    “这样也就罢了,但朕现在却没有想到一个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发生的办法。”

    “长此以往,大唐未免不会走隋朝的老路!”

    二世而亡…当然了只要李世民还在位,大唐肯定是倒不了的,要亡也是三世。

    要是?儿当皇帝话,估计能撑过四世,那四世之后呢?

    就像?儿经常嘀咕的那样,今后大唐的皇帝当中会出现些不成器的皇帝,那该怎么办?

    这些都是李世民考虑的,一时间想:不到好的办法,他自然是心事重重。

    闻言。

    长孙无忌的脸色也是沉重起来,他作为吏部尚书,官员品性出现问题,他也是难辞其咎。

    可如何监管,真是个难题!

    “陛下,这问题不如等回长安后,把房大人他们叫来一起商量商量?”

    李世民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他也很清楚,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必须要进行充分的讨论才行。

    不过....

    李世民转头看向李?。

    或许?儿会有办法。

    就在李世民刚准备开口的时候,李?却是率先在心里嘀咕起来。

    【诶,李二不是在和长孙无忌聊么?怎么看咱啊!】

    【该不会又要问咱吧,千万不要啊!】

    【虽然对于官员监察制度,咱还是有所了解,但这东西想要落实却是相当不容易。】

    【在华夏封建社会,“清吏贵贱“是极其重要的统治思想,“清吏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唐代以后官僚体系愈加庞大,统治者对官僚体系的监督和管理尤为重要,因此,历代君王都十分重视监察制度。明太祖朱元璋曾说:“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掌政事,都督掌军事,御史掌纠察,朝廷纲纪尽系于此,而台察之任尤清要。“由此,可见“监察权“之重要性。自秦汉以来,与华夏封建专制制度同生同长的监察制度一直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发展,监察体制日益完善,规章制度逐渐详细明确。发展到明代,已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严密的监察网络,这充分体现了华夏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高度强化。】

    【华夏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隋唐,强化于宋元,在明清达到了高度强化和完备。】

    【不过现在是唐初,监察制度还不算完善,也因为此李二才会担心崔利这样的官员存在。】

    对对!

    听着李?的心声,李世民内心连连点头。

    ?儿不愧是?儿,三言两语间就将厉害关系点透。

    此刻的李世民无比想要听李?接下来的分析。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时“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是后世监察御史制度的渊源。到西周时期,监察机构及其职能已较为清晰,其“纠察令“规定了监察官吏的内容和方式,监察制度初具形态。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督察百官、严肃官纪的问题逐渐凸显,各国都在中央和地方设置了监察机构。如齐国的大行“、“大谏“两职便是专门为了监督百官和谏监国君设置的;一些国家设“御史“兼领监察使命。董说的《七国考魏职官注》中说到:“六国已遣御史监郡,不自秦始也。“这一时期的御史主要职责是负责代君王起草诏命、记事。《文献通考》有载:“御史之名,周官有之,盖掌赞书而授法令,非今任也。王有命,则赞之为辞,写其理之法令,命来受者即授之。……至秦汉,为纠察之任。“】

    李世民再次赞同,关于黄帝到秦汉的监察制度,李世民都有了解,但是想李?这番总结如此到位的,他还是第一次听到,不知不觉他对于监察二字的理解越发深刻。

    李世民有种感觉,只要他听完李?的叙述,或许就能找到解决办法!!

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们先写,我睡会![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