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成顾横波后的传奇人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3章 文庙之事 华夷认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r/>
    龚鼎孳却坚持道:“我知横波此刻没有男女之情,但我可以当横波思念我时就是这般!”

    “你……”

    顾横正在想该如何回怼眼前又开始放肆大胆的龚鼎孳时,龚鼎孳却又低下了头,挑起眉,妖冶的笑,婉转着华光的眼眸,宛如琥珀一般。

    然后在顾横耳边低声说道:“横波,我若认定了,就绝不会放手!”

    声音说不出的风流魅惑,却又令人不容拒绝!

    龚鼎孳这突如其来的话语传到顾横耳中,顾横眼中闪过轻微的诧色,随即恢复平静,道:“继续说正事吧!”

    见顾横不为所动,一脸平静,龚鼎孳立即收敛,恭敬答道:“如果当初所有士绅都散了回家去了,也许就没事了。”

    “但数十个年轻的秀才就是不肯散去,仍待在明伦堂里议论纷纷。见数十个秀才没有走,在场的十几位耆老也没有走。”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他们要看看这些年轻的秀才们接下来会怎么干。”

    “这时,一位秀才情绪激动地说,自周朝以来的两千多年间,只有“用夏变夷”,怎么允许“以夷变夏”呢?这不是反天了吗?天底下哪有低贱的夷狄之人压迫高贵的汉人之道理?”

    “当时在场的人都脱口而出地附和,说这秀才说得好!说得有道理!而且都表示大家决不剃发,决不做低贱野蛮的满人的顺民,就算是死,亦断然不剃发。”

    顾横听到这里,陷入了沉思,从秀才们的激烈的言语中可以看出,纠结于他们心中难解的一个结,就是千余年来深深地植根于儒家民族思想之中的“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是儒家民族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汉人基于华夏(汉族)和夷狄(少数民族)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而产生的一种认识。

    这种认识是偏颇的,是错误的,但有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千百年来,由于汉族一直处于世界文明的先进行列,因而汉族士人中产生“华贵夷贱”的偏见,是可以理解的。

    顾横记得上辈子在现代时,查阅各种历史资料时,发现“华夷之辨”源自于北魏,首次强烈敌对于元朝。

    元朝建立后,蒙古族统治者实行了民族歧视政策,按民族把人分为“四等人”:

    一等人为“国人”,即蒙古族人;

    二等人为从西北地区随同蒙古统治者一起进占中原的各少数民族,为“色目人”;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三等人为原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主要包括汉人、契丹人和女真人,为“汉人”;

    四等人为居住在江南地区的人,为“南人”。

    每一代人都有其历史的时代的局限性,但这样的读书人,若结合目前的情况,或许可以帮助自己坚定地守住江阴。

    毕竟蒙古人为什么会如此敌视“汉人”特别是“南人”?

    是因为自辽、金以来的数百年间,朝廷为少数民族首领把持,所以北方地区民族矛盾要相对缓和些。

第353章 文庙之事 华夷认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