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赵云,开局获得后世记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15章 赵云剖析汉朝的社会结构[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汉朝的社会结构,并将复杂的政治内容用举例的方式讲出来。

    由于例子比较浅显,大多数百姓都懂了。

    “大家可能发现了。

    刚才的例子里面,流民的本来可以吃到三两粮食。

    但因为头领拿走了大半粮食,流民们就只能吃到一两多了。

    而在现实之中,情况比这更加糟糕!

    皇帝拿走了百姓大半的粮食,在自己占有绝大多数以后,拿出少数给了官员和吏员。

    皇帝以为,官员和吏员应该满足了。

    事实上,他们根本不会满足。

    他们利用手中权力,继续压榨百姓。

    百姓们被迫缴纳更多的赋税,最终家破人亡。

    而百姓家破人亡以后,官员和吏员家中的奴仆就增加了,土地也增加了。

    也就是说!

    百姓们越惨,官员和吏员得到的好处就越多。

    在利益驱使之下,官员和吏员当然要将百姓们朝死里逼迫!

    通过这种方式,大汉王朝的财富,不断地向着少数人手里集中。

    而剩下的百姓,哪怕数量占到天下九成以上,拥有的财富却越来越少,最终一无所有!

    就拿关中来说。

    关中土地肥沃,历年丰收,但每年都有大量百姓活不下去。

    有些人被饿死,有些人逃往异乡,有人沦为豪族的奴仆。

    为了养活我国的国民,我们先后从关中弄走了约莫三百万石粮食。

    原本我们以为,关中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谁知!

    当黄巾军进入关中,打破了那些豪族的家园,从每一家都搜出海量的粮食。

    而且。

    每多家的粮仓里面,都有大量的粮食因为长期没有取用而朽烂了。

    这还是那些人使用粮食喂养了大量牲畜的前提之下。

    所以。

    汉地的百姓之所以穷苦,不是他们不能吃苦,而是权贵豪强夺走了他们的财富,让他们只能吃苦。

    权贵豪强们认为,百姓死得越多,他们得到的好处就越多。

    因为这个原因,哪怕他们的粮食烂在粮仓里,他们也不会拿出一颗给穷人吃。”

    一直以来,汉朝都在大力推行儒家文化,推行愚民政策。

    赵云的这番话,却直接撕破了那套制度的一切伪装,露出了其丑陋又贪婪的本质。

    百姓们这才发现,自己之所以走到家破人亡的地步,并不是他们不努力。

    而是当权者夺去了所有,逼着他们去死。

    百姓们愤怒不已,许多官员则是心头直冒寒气。

    一些官员下意识张了张嘴,很想阻止赵云继续说下去。

    但他们终究没敢那样做。

    因为!

    谁都看得出来,赵云心中蕴藏着巨大愤怒。

    谁敢阻止,谁就要直面赵云的怒火!

    也因为!

    无数百姓就站在周围。

    谁敢阻止,谁就要成为夏国百姓的终身之敌!

    另一些较为聪明的官员,比如徐庶,却已结合夏国的现有政策,猜到了赵云接下来要说的话。

    果然,就听赵云说道:

    “大家还记不记得,我国曾经出台了一条法律。

    任何家庭的财富,不能超出国民平均收入的一万倍。

    为什么要出台这条财富?

    就是为了避免有些贪婪的家伙,把天下多数财富据为己有。

    大家之所以很快就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正是因为我们的财富都比较平均。

    如果我们也像大汉的权贵那样,少数人占有大量财富,并永不满足,大家也会像汉地百姓一样,始终过那终日劳作却不得温饱的生活。”

第815章 赵云剖析汉朝的社会结构[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