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赵云,开局获得后世记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11章 吕布上门生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正在等待放粥的百姓们见了,突然就对这些士兵不害怕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亲切感。

    一些有见识的百姓就觉得很新鲜,对于能够培养出这种士兵的夏国,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百姓们吃完饭后,身强体壮者都被安排去操场里扫雪。

    其余女子则被安排了洗衣服等工作。

    还有人得到烧热水的任务,以供其他人轮流洗热水澡。

    都是些轻松工作,但有人在一旁监督。

    这并不是故意折腾百姓,而是要让百姓们习惯接受劳动安排。

    穷人同样是有惰性的,有些人甚至更不要脸,有些人还喜欢蹬鼻子上脸。

    从一开始就让大家不敢偷懒,这才是正确的手段。

    流民中的婴孩和五岁以下儿童很少,但放在一千五六百人的基数之中,也凑出来二十多个。

    三姐儿等四十几名孕妇就被挑选出来,专门负责照看这些孩子。

    忙了两三个时辰以后,第二顿粥又来了。

    算算时间还不到傍晚,许多百姓都有些惊疑。

    汗都对百姓们道:

    “这是大王怜悯大家身体底子差,特意安排的,名叫少吃多餐。

    在前面一个月内,你们每天都能吃四顿。

    如果是娃娃,甚至可以吃五顿!

    记住了,这是大王给你们的恩典!”

    百姓们纷纷跪下,满脸感激地高喊道:“大王万岁!”

    这声音一直重复了好多次,这才被汗都制止了。

    站在不远处的一名士兵看着汗都的背影,微微点了点头。

    这名士兵有着另一个身份:军情司密探。

    监视军中将校,也是他的工作。

    汗都时刻不忘大王,算是思想过硬。

    在有升迁机会的时候,汗都必将优先得到提拔。

    让全国百姓团结在赵云周围,不但是一种政治正确,也是现实的必要。

    因为,从春秋战国一直到东汉末年,官方一直在推行忠义仁孝。

    几百年下来,天下人的脑子都被洗得很彻底。

    大量的愚忠愚孝事情因而出现,“我的主公的主公不是我的主公”这种逻辑也就大行其道。

    比较著名的例子是“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想救赵国,但国君不同意。

    信陵君的门客侯赢献计,将国君的虎符偷了出来,从而调兵救下了赵国。

    对于信陵君的门客侯赢来说,信陵君的命令是他唯一必须遵循的。

    至于国君?

    国君又不是我的主公,我为什么要听他的?

    春秋战国时期,有权势者喜欢养门客,正是这个原因。

    他的门客,只忠于他!

    这种思想扎根很深,暂时是无法改变的。

    夏国干脆大力宣扬赵云,让所有人都对赵云效忠。

    如此一来,“效忠主公”与“效忠国君”就等价了。

    所以!

    对于百姓们来说,施粥的其实并不是夏国官府,而是夏国的大王赵云。

    因为夏国军队的强力介入,上党郡的穷苦百姓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踏实。

    洛阳城南的护军府门口,摆着两架夏国制式马车。

    若有心细的人就会注意到,这两马车与别的马车有所不同:它的轮子更宽。

    夏国制式马车的车轮上,都是包着皮革的,用于减弱马车车厢的震动效应。

    这两辆马车的轮子上,减震皮革显得革外厚实。

第711章 吕布上门生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