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赵云,开局获得后世记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4章 在夏国,当以何种途径入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笔挺的夏军士兵。

    院门内的门房里面,有人正在叽叽喳喳地小声说话。

    听声音男男女女都有,应该是戏志才的男仆和侍女。

    二人很有默契,一起在院子里缓缓踱步。

    来到一处相对偏僻的角落里,方才一起停下。

    不等徐干询问,陈琳就主动说道:“伟长,你想好没有,未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受举荐入官,还是去考科举,还是去应考招贤令?”

    徐干不由愣了一下。

    由于先前一直在情感上抗拒加入夏国,他还真没想过这方面的问题。

    这时候听陈琳一说,发现果然是得好好想想。

    沉思片刻,他问:“孔璋,你觉得,走哪种途径会比较好?”

    陈琳显然早已想过这事,断然道:“我认为,考科举,是最最稳妥的一条路。”

    徐干凭直觉认为,陈琳说的是对的。

    但他一时也想不清楚原因,便问:“为何?”

    陈琳嘴角勾起笑容:

    “你难道忘了?

    当我们初次弄清夏国的科举是怎么回事之时,当时是多么震惊?

    有了科举,帝王再不受天下士族的控制。

    天下聪明人,尽为帝王所用啊!”

    徐干也是聪明人,一点就透。

    当即明白过来。

    举荐制、招贤令,都是夏国人才不足才搞出的临时措施。

    等到夏国自己培养的学子大量出现,科举就会成为选官的主流。

    未来的夏国官员,绝大多数都出自科举。

    他们对于同样出自科举的官员,天然会有亲近感。

    反之,对于以其他途径入仕的官员,必定会产生排斥感。

    若对方是夏国的开国元老,位高权重,那也就罢了。

    若对方只是一般的官员,则必定排挤对方。

    徐干现在年仅20。

    若在夏国当官,少说还能少个三十年。

    若是被夏国的后起之秀们排挤,他能想象自己会有多么郁闷。

    “嘶!”

    徐干倒吸一口凉气,忙向陈琳拱拱手:“多谢孔璋兄提醒!”

    陈琳笑着摇摇头:“伟长客气了,你我乃是故交,自当相互提点。”

    这话是在向徐干暗示。

    以后我们可以相互扶持,以免在夏国官场落了单,受了别人的欺负。

    徐干年轻,并不在意挑战。

    但是,对于陈琳的结盟之议,他还是答应下来,笑道:“一定,一定!”

    “既然如此,一会儿志才若是想要推荐我们,我们就暂时婉拒吧。随后,我们俩尽快前往枹罕,去那里的希望小学看看,感受感受下一届科举考生们的实力。”陈琳道。

    徐干点点头,忽又想起一事,低声问道:“孔璋,你可知晓,志才为什么不取字?”

    陈琳听了,不由叹了口气:“这件事,说来话就长了……”

    原来。

    戏志才是寒门出身,小时候因为聪慧,被荀氏族学的先生破格允许参与旁听。

    后来戏志才的才华渐渐显露,被荀氏某位大人物看上。

    那人以给戏志才取字为由,将戏志才召到面前,明确告诉戏志才,想将其招为上门女婿。

    在那位大人物看来,这是破格提拔戏志才。

第634章 在夏国,当以何种途径入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