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我和女帝斗智斗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8章 尾声(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政和五年。

    新都落成。

    正式取名北平,称为北平市。

    三月开始,大唐帝国开始迁都,作为都城的长安,成为西都长安市。

    洛阳取消陪都的资格,成为洛阳市。

    北平、长安和洛阳,成为大唐三大直辖市,规格跟省相同。

    省市,成为大唐一级行政单位。

    迁都工作繁重而庞杂,浩浩荡荡的队伍一波一波。

    历时半年,直到九月随着皇帝陛下来到北平,这才进入尾声。

    北平城,参考了明清时期的北京城。

    但又有所不同。

    紫禁城依旧位于城中心,一个个长方形坊市以紫禁城为中心,向外整齐划一的排列着。

    只是跟长安和洛阳不同,北平城只有36个坊市。

    而且每个坊市都不设坊墙,坊市之间,是一条双向四车道的马路相隔,

    每一个坊市内,都有一个市场。

    所有交易都必须在市场内进行。

    坊市内的街道,全部都是双向马路。

    马路两旁,是人行道。

    所有车辆靠右行驶,这是大唐制定的交通规则。

    热闹的街道口,还有执勤的交通衙役在维持交通秩序。

    “公交36号线,终点站工部衙门,途径……两个铜钱起步……”

    “公交8号线,终点站西直门,途经丽春院……一个铜钱起步……”

    “我去立春坊,要坐几号公交车?”

    “去立秋坊就要四个铜子,你怎么不去抢钱?”

    “这个价钱是经过物价局评估的,公平公正公开,您要是觉得不合适,可以去交通局投诉。”

    一个个设立的公交车站,一辆辆刷着大大数字的加长马车停靠着,一个个售票员撕扯着嗓子招揽客人。

    一个个乘客在询问路线,询问价格,讨价还价。

    没办法,公交车刚刚实施,虽然每条路线都已经规划好,但不管是经营者、车夫和售票员,还是乘客都不是很熟悉,还需要吆喝。

    就算是经过这几年的大力扫盲,可效果并不明显,文盲还是占绝大多数。

    “黄包车,去秋分中学!”

    “得嘞,您坐好!”

    一个穿着一件黄马甲的车夫,拉着一辆人力二轮车,迈着矫健的步伐,将车上的客人拉到目的地。

    公交马车和黄包车,方便了官民百姓的出行,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就业岗位。

    不仅仅是在北平城,在大唐的所有城市里,都出现了公交马车和黄包车的身影。

    县与县之间,城与城之间,甚至是

第248章 尾声(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