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我和女帝斗智斗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2章 事真多还麻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了工坊主事。

    牛老三不负重托,他的管理水平非常高超,令人信服。

    李贤在牛老三的带领下,一一的视察了目前开设的几处地方。

    锻铁车间、炼钢车间、木工房、水泥研发处、玻璃研发处……

    “陛下,水泥初步是研发出来了,就是硬度还达不到要求!”

    李贤看了水泥的效果,说道:“配比问题,还有沙子要用河沙,这些慢慢实验不要着急。”

    来到玻璃研发处,李贤也做出了一些提点给出了一些建议。

    “老牛,设立一个造纸研发处,这是朕让人整理的一些资料,你琢磨琢磨!”

    身后高延福从包中拿出几张纸递给了牛老三,牛老三恭恭敬敬地接过。

    牛老三当即看了一会,双眼越来越亮。

    “陛下,这造纸的材料选取和制作工艺,一看就非常可行!”

    正所谓高超的匠人都有独特的眼光,虽然牛老三不是造纸行家,可也是有见识的。

    “你再实验一番这活字印刷!”

    高延福又取出了一张图纸,牛老三接过琢磨清楚,顿时惊喜得大叫起来,之后忙请罪!

    君前失礼,罪名可轻可重。

    李贤当然不会在乎这点。

    只要造纸技术的革新发展,能让纸张的价格大幅下降,印刷术的改进能让书籍印刷更加便捷。

    只有让大众都能消费得起的物品,才能走进千家万户。

    视察完毕,李贤说到:“工坊里的一切都视为机密,绝对不能外传分毫。”

    马大胆道:“陛下放心,一只苍蝇想要进出都难,臣敢保证绝对不会有人走漏消息。”

    只是,马大胆又有些欲言又止。

    “有什么事情尽管说来。”

    “太平殿下、明珠殿下要是来了,臣该如何,还请陛下示下!”

    “没有朕和百里尚书的手令,任何人不得进入,这点你还要问朕,就已经是失职了!”

    “臣有罪!”

    马大胆请罪,同时心中大定,完全知道怎么做了。

    “延福,以后工坊这边直接跟你对接!”

    “奴婢遵旨!”

    有高延福照应关注工坊,李贤也能得到最新消息,也能让工坊完全独立不至于受人羁绊。

    之前是先通过百里延,这回通过高延福等于直达陛下,这让工坊的主官都感到欣喜异常。

    李贤将来肯定是要把工坊从工部剥离,成为一个特殊的独立部门。

    只是现在工坊才刚刚起步,时机还没有成熟。

    李贤拍了拍马大胆的肩膀,接着又拍了拍两米开外的乌其玛黑的手臂。

    就离开了工坊,返回长安紫薇城。

    ……

    李贤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

    李富贵匆匆走来说道:“陛下,碎叶急报!”

    李贤拆开奏折,这是李元芳送来的。

    意思是吐火罗下属的一个名叫火寻的部落,要依附大唐成为羁縻州。

    条件是想占据夷播海的南岸的大部土地,得到大唐的庇护。

    李贤走到地图旁。

    咸海距离恒罗斯有些远,距离差不多等于恒罗斯到疏勒。

    将咸海纳入大唐版图,这是肯定需要的,只是时机远远没有成熟,目前占据碎叶已经是极限了。

    想要消化西域三省,没有二十年时间是不可能办到的。

    二十年之内占据咸海区域是没意义的,有这精力不如把吐蕃和北海纳入版图,这样更有意义。

    “同意将火寻部的请求,册封火寻部首领火突突为大唐归义王!”

    李贤这才体会到,大唐设立羁縻州也是无奈之举,没办法占领,那也只能先取个名义。

    就跟明清时期的藩属国一样。

    西海(青海湖),东岸。

    李贤划下的西海省版图大多半还在吐蕃人的手里,所以西海省跟碎叶北庭一样,是个军管的行省。

    西海总督娄师德吹着六月的海风,闻着带着咸味的味道。

    看着湖中成群结队的鱼,很是感慨。

    “这是一个好地方啊,天然的渔场和牧场,还有肥沃的土地。”

    长史张说道:“只是可惜,咱们的汉人太少了,而且吐蕃不同于西域和塞北杂胡,想要统治的难度非常大。”

    张说,字道济。

    参加朝廷举行的贤良方正科考试,应诏策论被评为第一。

    但因武太后认为“近古以来未有甲科”,乃屈居乙等,被授为太子校书郎,又升任左补阙。

    李贤是知道张说的,这可是李隆基时期的能相。

    有助成文治之功,也颇有武略,可谓文武兼资。

    只是现在还非常年轻,正好娄师德请求人才,于是李贤就提拔张说到草创的西海当个长史。

    一高官史这等高位,对张说而言可谓是一步登天,也是不合官制的。

    奈何西海草创,只有寥寥数城在唐军掌控中,其余地盘还需要拼死拿下。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强大的吐蕃人,属于四战之地的西海又位于高原中,没有人愿意去当这个长史。

    也就便宜了心怀广大志向的张说。

    “道济,你说的,也正是咱们遇到的最大难题,你认为咱们当如何破局?”

    只相处了两个月,娄师德很看重这个年轻人的才华。

    “使君,咱们只要设法大胜大非川的吐蕃人一次,就可以破局。”

    “大非川地形复杂,这一仗不好打啊!”

    十几年前,唐军在大非川经历了大唐开国以来最大的败绩。

    吐蕃凭此战一跃成为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最强势力。

    也是名将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惨败。

    也是所有唐军心中的痛,陇右军念念不忘要复仇雪耻。

    张说道:“使君,今时不同往日,当年一战吐蕃人是主力尽出。如今吐蕃三万大军在安西覆灭,东北主力固守大小勃律,东南又受到云贵省的牵制,对西海的援助力度不会很大。”

    “大非川的吐蕃军占据地势,乌海地形太高,对咱们将士们的影响太大,如果能将吐蕃人引到西海,那胜算可就大多了。”

    “使君,西海湖地形较为平坦,适合骑兵作战,如果运作得当,完全可以引诱吐蕃人主动来攻。

    “道济的意思,是咱们在西海岸边筑城?”

    “没错,河源城(西宁)距离青海有近三百里,这也是吐蕃人对咱们采取袭扰而不主攻的主要原因,一旦咱们在西海岸边筑城,吐蕃人肯定就坐不住了。”

    “要做出筑城的假象瞒过吐蕃人,又要有绝对的兵力优势,靠咱们西海一省之力是办不到的,此计划得呈报给陛下定夺!”

    一封急报从西海送往长安!

第232章 事真多还麻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