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乐毅篇(7)[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即墨、莒别都,管辖了大片疆土。即墨是丘陵地带,背靠大海。莒,四周环上,地势复杂。\n  再加上,能逃到即墨、莒地方的齐人,定是为江山死战的人。比如,即墨大夫,这个职位是世袭。为了阻挡燕军的攻势,亲自出战,为国战死。\n  面对这些弊端,乐毅改变战略:采取围困,瓦解齐人反抗之心。\n  为了扭转局势,乐毅做了什么呢?\n  a.尊重齐人风俗,祭拜齐恒公;b.以齐治齐,用燕国爵位,封赏齐人;c.主动后退三十里,允许百姓够买物质。\n  简单说,乐毅孤军伐齐,兵力分散,齐国还有很强的军事力量,以及广阔的疆土。再加上,被攻占的城池,还有很多人不愿降。乐毅不仅要攻即墨、莒,还要提防占领地的反叛。这也是齐闵王流亡卫、鲁、薛等国的时候,为什么不把这些诸侯当回事的原因。\n  这五年,乐毅不仅是围攻齐国,打心理战。国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n  首先,楚国救齐。\n  楚顷襄王派淖齿率十万大军救齐,淖齿被齐闵王任命为相。后来,因为利益问题,齐闵王被淖齿折磨,死相凄惨。莒城百姓联合起来,诛杀淖齿,并立齐闵王的儿子田法章为相,是为齐襄王。齐国换主,民心大定。负责驻守莒城的人,是拥护齐襄王,不降燕国的齐人。即墨大夫战死,即墨城的百姓自发拥立田单(安平君),阻挡齐国。\n  其次,秦国也出来捣乱。\n  秦国撤军归国,先伐赵,后伐魏,秦军抵达大梁,燕赵联军出兵救援。《战国策.燕策》记载,赵出兵十万,车三百乘。燕出兵八万,车两百乘,以从田文。燕赵围秦于林中,胶东委以燕,胶西委以赵。\n  燕国为了敲打魏国,联合赵国,攻占魏国伯阳。\n  第三,赵国欲插手燕国内政。\n  《战国策.燕策》:燕饥,赵将伐之。楚使将军之燕,过魏,见赵恢。\n  第四,东胡也出来捣乱。\n  燕国主力在伐齐,北疆防守薄弱。东胡见状,率军南下。这就有了秦开击东胡的壮举。燕国一边在伐齐,另一边击东胡,还要应对中原局势。\n  简单说,公元前283年公元前279年。这五年,国际环境不利于燕国。不是楚国救齐,就是秦国捣乱,赵国也想伐燕,北边的东胡也南下入侵。\n  所以,并非乐毅能力不行,而是困难重重。\n  燕国独吞齐国就已经很难了,国际环境也不利于燕国,东胡还出来捣乱,齐国还有很强的军事力量,燕国国内还有很多猜忌乐毅的人。乐毅能够在齐国,围困即墨、莒五年,而不被齐国反攻,足以证明他是一名合格的名将。\n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继位。乐毅灭亡齐国的任务,被骑劫取代。面对燕惠王的人事调动,乐毅会有什么反应呢?\n  答案:新王不信任他,燕国混不下去。\n  乐毅做了一个决定,逃亡诸侯。\n  乐毅一走,田单反攻。伐齐用了数年时间,最终一朝丧。这也说明了,乐毅的重要性。遗憾的是昌国君乐毅破齐和安平君田单复齐,这两位名将,没有正面交手,是千古遗憾。\n  乐毅逃到赵国,被赵惠文王封为望诸君。\n  燕惠王打了败仗,一边愤怒之余,又怕乐毅联合赵国,出兵伐燕。燕惠王写了一封信,告诫乐毅,劝他回来替燕工作。这就是流传后世的一封书信:《报燕惠王书》。\n  这份书信内容很多,有兴趣可以去了解。\n  书信的意思很简单:\n  燕惠王说了为什么派人取代乐毅的原因:被左右蒙蔽。\n  又打感情牌:我老爸(燕昭王)有恩于你,你逃亡,对得起他吗?\n  最后表明目的:回来工作,即使不回来,也不要做出什么不利于燕国的事情。\n  乐毅也回了书信,表明观点:君子善始,不必善终。我不会回来替你工作,也不会做什么不利于燕国的事情来。\n  乐毅入赵,被封为望诸君,信守承诺,为了燕赵两国和平而奔走,没有做出不利于燕国的事情。\n  乐毅再难遇明主,也不曾披甲上阵,征战疆场。谁曾知,伐齐之战,让他名震华夏,位居名将之列,受后人追捧。只可惜,他命运不济,再难遇明主,最终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从此,再无音讯。\n  这个乐氏男儿,命运坎坷,颠簸半生,终遇到明主,辅佐燕昭王,兴盛燕国,攻破强齐,拔城七十余座,改变了历史走向。从此,齐国偏安,不插手中原战事。燕昭王之后,再无伯乐,赏识他这匹千里马。\n  乐毅走完了自己精彩的一生,战国风云,又将如何呢?

乐毅篇(7)[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