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乐毅篇(6)[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多道理:\n  齐湣王:\n  不要沉迷过去的功业,自高自大,轻视、小看对手。击败你的,不是比你强大的人,而是那个默不作声的弱者。\n  燕昭王:\n  卧薪尝胆,残燕也能破强齐。人生,只要肯努力,一切都有可能。\n  燕军攻破齐国,进入临淄,这是值得举国上下,弹冠相庆的大喜事。毕竟,燕国君臣的努力,总算洗刷了齐国施加的耻辱。随后,燕昭王做了一个决定:亡齐。\n  但,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这也是为什么乐毅能够在短时间内攻破燕国七十座城池,却无法灭齐国的原因。这个问题,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那么,这个问题是什么呢?\n  齐国的地盘太大了,燕国一国之力,吃不下。诸侯也没心思,瓜分齐国。乐毅一鼓作气,拿下了齐国七十座城池。打下的江山,就要巩固、消化。这么大的土地,这么多城池,就要人去守、去管理。\n  可,齐国还有可战之力,民心为失。尤其是即墨、莒,这两座城池的存在,对燕国来说是很棘手。\n  这里就要提及新的问题,战国时代,最明显的特征:郡县制。\n  为了加强对疆域的管理,诸侯实行郡县制。齐国却是战国时期唯一一个不实行郡县制的国家。那么,齐国疆域,背靠大海,坐拥数千里,又是如何管理?\n  答案:五都制。\n  何为五都?\n  这五都指的是临淄、高唐、平陆、即墨和莒。每个都设一个大夫管理,战时,都大夫还兼任该地区军队的主将。\n  接下来就说说,齐国五都的作用。\n  临淄:齐国的国都,也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中心。\n  高唐:位于齐国西北部,处于黄河东岸,防备赵国。\n  平陆:位于齐国西南部,靠近鲁国的曲阜,该都在军事上的作用就是防备魏、鲁。\n  即墨:位于齐国东北部,正处于山东半岛的中心地区,背靠大海,防止诸侯海上登陆。\n  莒:位于齐国东南部的重镇,用以防备楚、越北上。\n  北地之众:黄河以北的疆域,是用来防备燕国。\n  燕国,攻破临淄。齐国还有平陆、莒、即墨,等上千里的疆土,还有很强大的军事实力。燕国能够占领齐国北部、西部、中部疆域,却不能占领齐国东部、南部的疆域。\n  燕国想要占领齐国全境,是很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齐湣王丢了临淄,跑到卫、邹、鲁等诸侯国,却不把诸侯当回事的原因。\n  因此,燕昭王考虑的问题,有很多。\n  1、燕国难以独吞强盛且庞大的齐国。\n  2、虽得齐地之众,难降服齐地之心。\n  3、齐湣王尚在,能够凝聚战力。\n  4、齐国还有三都:平陆、即墨、莒。\n  5、诸侯不帮忙。\n  还有很多问题,都需要燕昭王和乐毅,这对君臣去解决。索性,燕昭王不是沉寂在大功之中,走不出来的君王。相反,他发现了问题,也着手解决这些问题。\n  为了降服齐国之众,燕昭王做了很多措施:比如用燕国的爵位,封了很多齐国大臣,以齐治齐。(管理)\n  宣告齐湣王的罪行,并做出了很多利于齐国百姓的措施。(安民)\n  乐毅率军攻打即墨、莒,但,由于燕国军力分散,也不得不调整战术。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n  所以,乐毅改变战略,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n  总之,燕昭王和乐毅,这对君臣,为了更好地巩固战果,用了很多措施,重新调整战略。很快,一个消息传来,流亡诸侯,辗转之后,逃到莒城的齐湣王死了。\n  这个消息,对燕昭王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不久,又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齐国君臣,又立了一个新的君主:齐襄王。\n  齐国君臣,也在新王的带领下,稳定了士气。\n  乐毅用尽了计谋,也攻不下莒城。即墨,又出来了一个力挽狂澜的战将:田单。\n  田单,也是齐国有名的战将。\n  乐毅破齐,田单复齐。\n  可惜啊!这对名将,没有交锋。\n  此时的田单,也没有显赫军功。他只是在即墨都大夫死后,被即墨城的人共同推举出来的都大夫。\n  即墨在田单的带领下,不仅稳定下来,还击退了燕国的攻势。\n  那么,燕齐两国的大战,又将走向何方。齐国凭借最后两都(即墨、莒),能否翻盘,保住江山社稷。乐毅的功名,将会走向何方?

乐毅篇(6)[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