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乐毅篇(3)[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出头,选择留在了燕国,追随新的君王。从而,成就了一段君臣之间的佳话:燕昭王与乐毅,携手破齐。\n  这里有个问题,乐毅去燕国,为什么会被燕昭王看中。\n  我想有以下原因:\n  1、燕昭王见到乐毅,想起了乐池。或许,乐池曾经向燕昭王举荐过乐毅。\n  2、乐毅小有名气(贤、好兵)。\n  3、燕昭王与之交谈,被乐毅的仪表、才华、计谋,所折服。\n  4、剧辛等逃亡燕国的人举荐。\n  乐毅出使燕国,最终留在了燕国,开始了他崭新的人生。\n  燕昭王得乐毅,如鱼得水,大喜过望,并赐予他爵位。乐毅很谦恭,没有答应。燕昭王,封乐毅为亚卿。(《史记.乐毅列传》燕昭王封爵,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n  有了乐毅的加入,燕昭王实力大增。这次见面,也成就他们各自的功业。\n  燕昭王:伐齐雪耻。\n  乐毅:不世名将。\n  燕昭王留住了乐毅,并将国政告知,并询问他富国强兵的方法。\n  乐毅说了两个字:改革。\n  燕昭王也想改革,但,如何改,怎样改,这是他遇到的难题。\n  此时,燕国有改革的条件吗?\n  我在《君王篇》系列,提到改革的两个要素:\n  1、环境。\n  2、人才。\n  改革需要良好的环境,对内无战事,对外也无战事,且要有改革的人才,才能成功。索性,上天照顾燕昭王,燕国的环境内外无战事。赵国的沙丘宫变,为他送来很多贤能的人。法家的剧辛、兵家的乐毅、赵奢。就连宋国的屈庸也入燕,诸侯国的人才,纷至沓来。\n  燕昭王有了改革的环境,又有改革的人才,下定决心,效仿赵国,改革图强。\n  燕昭王把政治、军事改革,交给了乐毅、剧辛、赵奢。\n  经济、文化改革,交给了郭隗、屈庸。\n  这就是战国历史上,在燕昭王支持下,以乐毅为主导,对燕国的改革,也被称为乐毅变法。这也是诸侯之中,最后一次变法。\n  现在说说,战国时期,变法有哪些呢?\n  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韩国的申不害;齐威王两次变法;秦国的商鞅;赵国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那么,乐毅总结前人的经验,又会如何变法呢?\n  乐毅变法,只要有四点:\n  1、明奉法,审官断,制定法律,严厉法制,加强对官吏的审查与考核。(立法)\n  2、察能而授官。(用人)\n  3、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平等)\n  4、军事上着重进行战法和纪律训练,以便提高燕军的军纪和战斗力。(军事)\n  乐毅变法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根据燕国目前的现状,从法律、用人原则、整顿吏治、军事,这几方面入手。从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齐威王、赵武灵王等人变法,这也说明了变法的核心:吏治、军队。\n  燕国有了大才之人的帮助,尤其是来自赵国有改革经验的人加盟。燕昭王也开始了大刀阔斧地变革燕国的状况。燕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焕然一新,国内充满生机。\n  燕昭王看着改革成果,又问了乐毅一个问题:如何伐齐雪耻。\n  针对燕国的现状,乐毅提出分几步走的意见:\n  1、示弱。\n  根据燕国被齐国打败的案例,证明了一个道理,齐国很强,燕国很弱,不能硬拼。最好的方式,示弱。让齐国觉得燕国很弱小,造不成任何威胁。\n  2、顺齐。\n  齐国想要什么,燕国给,最后让齐国不把燕国当回事。\n  3、隐忍。\n  燕国实力不够强大,就不能插手中原战事,更不能挑战齐国。忍而待发,才是燕国要做的事情。\n  4、孤齐。\n  孤立齐国,离间齐国君臣和诸侯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齐国和赵国之间的关系。\n  5、合纵。\n  静待时机,让齐国成为诸侯共同的敌人,联合诸侯击垮齐国。\n  燕昭王有了明确的目标,还有清晰的方向。燕昭王拥有前所未有的自信,能够伐齐雪耻。燕昭王很低调,开始在国内进行改革,并秘密训练军队,囤积力量,为伐齐做准备。\n  那么,乐毅变法之后,燕国又会走向何方?

乐毅篇(3)[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