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匡章篇(4)[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够创下这个令人惊叹的第一?\n  有以下原因:\n  1、匡章的个人军事才华。\n  2、齐国打出匡扶正义的旗号,争取到了燕国百姓的支持。\n  3、中山国也派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战将:司马稠。\n  4、燕国历经动乱,国力衰退。\n  说到这里,来介绍一下,参与伐燕的中山国名将:司马稠。\n  据残存的史料记载,司马稠是魏国人,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落到中山国,成为中山恒公复国的功臣,也是中山恒公的宫卫大臣。及至中山衅王在位,司马稠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同时也是中山国国相。\n  司马稠任相期间,干了几件大事:\n  1、内稳国政,外应诸侯。\n  2、参与五国相王。\n  3、联燕、赵对抗齐国。\n  燕王哙禅让、子之之乱,司马稠响应齐国的号召,出兵伐燕,也开创了一个记录:以千乘之国攻破万乘之国,开疆数百里。\n  司马稠因为取得的军功,不仅让中山国声名大噪,还得到周天子称赞。司马稠也因为军功,被中山衅王封为蓝诸君,其世代子孙,与中山国同在,永享富贵。当然,他的儿子司马喜、孙子司马子期,也留下了很多故事。大家有兴趣去看《赵武灵王英雄传之胡服骑射篇》,这里就不多提。\n  匡章没费多大劲,攻破燕国,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如何治理。\n  匡章身为主将,打,很在行。但,下一步计划,还是要齐宣王定夺。\n  接下来,发生了一故事:齐宣王问政孟子。\n  他们围绕的主题,只有一个:王道与霸道。\n  齐宣王选择了霸道,趁机灭了燕国,将其视为齐国的疆域。匡章负责镇守燕国,以及将燕国的镇国之器和财宝,运回齐国。\n  齐宣王没有善待燕国百姓,又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反抗运动。不仅如此,齐宣王的对手赵武灵王,也插手燕国内政,打出了一个旗号:平叛驱齐。\n  赵武灵王没有直接与齐宣王开战,而是用了高明的手段:扶持燕昭王。\n  赵武灵王有说韩宣惠王释放在韩国为质子的燕昭王归国,并打出平叛驱齐的口号,与齐宣王相争。从燕王哙、子之、燕太平、齐宣王、赵武灵王、韩宣惠王、燕昭王这些有作为的人之间,展开了一场权力驱逐。\n  为什么燕昭王会被赵武灵王扶持?为什么赵武灵王要插手燕国内政?为什么韩宣惠王要支持赵武灵王?这些问题,我在《君王系列》讲过。\n  这场权力博弈很精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是螳螂,谁又是黄雀。然,负责镇守燕国的重担,落在匡章身上。\n  此时,中原局势又发生了重大变化。\n  齐国和楚国,断交。秦国伐楚国。韩、魏助秦伐楚。齐、宋助楚伐魏。再加上,燕国境内的燕、赵、齐、中山国等混战。最终,引发了第三次中原大战。\n  齐国有两个战场:\n  1、联宋伐魏。\n  2、燕国战场。\n  其中,燕国是主力战场,匡章是重要的人物。因为燕国境内有匡章,还有中山国助阵。齐国和赵国,不分伯仲,没有分出胜负。随着,中原局势的改变。尤其是秦、楚议和。\n  齐国伐燕,遭到了天下诸侯的进攻。\n  因此,齐国又面临两个战场:\n  濮水之边:齐国对战韩、魏、秦、宋四国联军。\n  燕国:齐国对战燕、赵两国联军。\n  齐宣王输得很惨,濮水之边输给了韩、魏、秦、宋四国联军。为了迎战诸侯,保卫临淄。再加上中山国被赵国逼迫,不打招呼撤军。战场形成,又演变成了齐国对战韩、赵、魏、秦、燕、宋五国联军。\n  齐宣王不得不做出选择:放弃燕国,保卫临淄。\n  匡章没有选择,只能撤军归国。这场亡燕之战,从公元前314年公元前312年,历经三年,最终落下了帷幕。燕昭王用了三十年,战战兢兢的复国生涯,得乐毅才伐齐雪耻。这是后面的事情,放在《乐毅篇》重点讲解。\n  总之,匡章用了不足六十日亡燕,让燕国的国力倒退了至少三十年。虽然,匡章没能守住燕国。但,匡章亡燕、镇守燕国,都表现很出色。大争之世,风起云涌,接下来,匡章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匡章篇(4)[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