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孙庞篇(5)[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北伐邯郸\n  少梁之战后,魏国有名将庞涓坐镇,局势相对缓和。石门、少梁两战,也让魏国伤了元气。魏惠王一边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另一边让庞涓替他训练魏武卒。\n  除了孙膑这件小插曲,庞涓过着上将军风光无限的生活。然,战国时代,逐浪淘沙,注定是没有安稳的日子。一件事,打破了原有诸侯的平衡:赵国欺负卫国。\n  这里有个问题,赵国欺负卫国,与魏国有什么关系?这就要提及一个人,赵国的国君赵成侯那些事。\n  少梁之战后,天下诸侯,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期。有一个诸侯国最惨,有一个诸侯国最活跃。\n  先来,说最惨的诸侯国:韩国。\n  为什么说韩国是最惨的诸侯国?\n  公元前363年,韩懿侯甍逝,韩昭侯继位。韩国换主,局势不稳,可惨了。\n  今天被秦国打,明天被魏国揍,就连宋国也欺负他。落后挨打,这是不变的真理。所以,韩国是最惨的。\n  遥想韩景侯建国,韩哀侯灭郑,韩懿侯干涉魏国,韩国有辉煌战绩。韩懿侯死后,韩国被诸侯打,每打必败,开始走下坡路。\n  身为君王,看见国家走下坡路,会如何?\n  答案:励精图治,变法图强。\n  那么,新任的韩国国君会如何励精图治,变法图强?\n  有句话说得好:爱学习的人,总会进步。\n  你若不知道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可以借鉴他人学习的方式。\n  韩昭侯借鉴的对象:魏文侯变法、秦献公改革。\n  因此,韩昭侯打算学习前辈的改革之路,实行变法图强。可,变法不是你想,就能成功的。它要满足两个条件:\n  1、国家要有改革的基础:稳定。\n  2、要有改革的人才。\n  说来也真巧,挨了几年揍的韩昭侯,总算赶上了好时候。\n  什么好时候呢?\n  1、有改革的良好环境。\n  2、具备改革的人才:申不害。\n  因此,韩昭侯在国内以申不害为相,开始变法图强。\n  其他诸侯齐、秦,也开始变法图强。楚国,盯上了西边广袤的疆域。燕国,不理中原战事。\n  诸侯都在内修国政,止息兵戈,图强图存。\n  赵国为什么反而最活跃?\n  这就要提一个人,他就是赵国的国君:赵成侯。\n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爱折腾的赵成侯。\n  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种即位,是为赵成侯。赵成侯继位,也面临他老爸赵敬侯的问题:平定叛乱。\n  赵成侯平定叛乱后,又折腾了不少事,搞出的动静还很大。\n  简单说两件事:征战、会盟。\n  今天:打。\n  不是助韩击秦,就是助魏伐齐,还有瓜分晋国的土地。\n  明天:会盟。\n  与魏惠王葛孽会盟,与齐国、宋国平陆会盟,与燕国阿地会盟。\n  后天:期许赵国成为诸侯老大。\n  赵成侯筑建檀台,以朝诸侯。\n  赵成侯之举,俨然宣告自己是三晋的老大。可,赵成侯活跃的时间,总会画上句号。谁会给赵成侯画上句号呢?\n  答案:魏惠王。\n  魏、赵关系友好,魏惠王为何会攻伐赵国,让赵成侯消停?\n  答案:利益。\n  魏、赵两国,最终因为一件小事,走向决裂。引发魏、赵关系恶化的诸侯国:卫国。\n  这里有个问题,魏赵决裂,关卫国什么事?这就要简单说一下,卫国的那些年。\n  春秋时期:卫国也是十二诸侯之一,也是大国、强国,与齐、秦、晋、燕、宋等国齐名。\n  这个时期:能打、人才多,\n  战国时期:混成了三流诸侯。\n  此时,卫国历经七百多年,也是老牌的诸侯国。能够存活下来,的确不容。\n  西周、春秋时期,卫国背景好,地位高,实力不弱。\n  到了战国初期,也有很多人才:李悝、吴起、商鞅等人。怎么,卫国最终混成了小弟,还成为三流诸侯?甚至还混到自贬为君,侍奉三晋的惨境。最后被逼去掉‘君的称谓,简直是惨不忍睹。\n  建立了七百多年的老牌诸侯国,怎么到了卫成侯的时候,反而不求上进,自降为君?\n  这就不得不说,卫国的倒霉孩子。\n  公元前372年,卫声公甍逝,其子继位,也就是卫成侯。这就

孙庞篇(5)[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