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羊篇(3)[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乐羊食子\n 乐羊率军出征攻伐中山,试探性发动攻击,得出一个结论:中山国很强。\n 因为多种原因和现实问题,乐羊改变了战法,选择了一种战术:稳。\n 乐羊集中优势兵力,以平推、围困的战术,朝着中山国的国都顾(中山恒公迁都)推进,重点攻打中山国重要的城邑。但,有一种很尴尬的情况。乐羊是魏氏的将领,其子乐舒是中山国的将领。\n 乐羊攻,乐舒守。谁能想到,亲生骨肉会因为各位其主,以命相搏。只能发出一声感叹:这对父子被命运捉弄,走向了对立面,要拼个你死我活。\n 儿子与父亲对战,注定是一场留名千古的大戏。\n 是儿子乐舒,青出于蓝胜于蓝;还是老父亲乐羊,教育儿子多读书,跟对人。此战,不仅关乎中山国存亡、魏氏拓疆。同时也是对人性的考验。是忠于君主重要,还是父子亲情重要。\n 接下来,看一下这对被命运捉弄的父子,会留下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悲剧,还是喜剧。\n 先来看一下乐羊的态度:必战。\n 战,才对得起翟璜的举荐,不辜负魏文侯的信任,也对得起自己跋涉千里来到中山国。攻灭中山,将会让他成为开启亡国之战的第一人,其战绩,也会让他留名后世。他将会成为举世瞩目的名将。\n 但,有个现实的情况,摆在乐羊面前:功成名就之时,就是父子诀别之日。\n 中山将乐舒听说魏氏助赵攻伐中山,领军的人,还是自己的父亲。乐舒想起父亲的教导,他很久没有与父亲见面。怎么也没想到,父子二人相见,是站在不同的阵营,以命相搏。\n 乐舒面临两个选择:\n 1、为中山而战。\n 2、不战而降。\n 战!就要和父亲打。\n 儿子打父亲,输了,赢了,都不是一件炫耀的事。\n 不战,又对不起中山武公、中山恒公的恩德。但,乐舒还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战。\n 乐舒是中山国的将领,深受中山国两代君主的恩德。他要承担起身为主将的使命。哪怕是要与父亲为敌,也要一战到底。有句话说得好:忠孝不能两全。\n 选择了忠君,就不能尽孝。毕竟,国比家重要。\n 那么,乐舒打得过乐羊吗?\n 也许,打得赢;也许,打不赢。打赢了,就守住了中山国。打不赢,中山国就亡了。\n 战场的结果告诉我们:这对父子都能打。\n 乐羊攻不破中山,乐舒击不退魏军。乐羊围困中山,战事陷入僵持。\n 这个结果,无论是魏文侯,还是中山恒公,都不想看到。明面上的战斗,暂时告一段落。暗地里的较量,越演越烈。\n 有关魏氏和中山国双方将领的谣言不断:乐羊叛国、为子不肯尽力;乐舒叛国投敌、不肯为中山国而战。\n 可惜的是中山恒公无论软实力和硬实力,都比不上魏文侯。\n 魏文侯年龄大,心性沉稳,经历丰富,有魄力、胆量、底气,还有翟璜辅佐。面对流言,一概不采纳,继续支持乐羊。中山恒公少年心性、性子浮躁,又没有能臣辅佐。\n 面对魏军攻势,面对中伤乐舒的谣言,他没了主意。朝臣的挑弄,加剧了中山恒公对乐舒的质疑。因此,战争取胜的关键:不仅要看将领,还要看君主。\n 这场君主之间的较量,魏文侯胜,中山恒公输。\n 面对国破家亡,中山恒公寝食不安,乱了方寸,又心生多疑。于是,一个悲剧诞生了:乐羊食子。\n 中山恒公打不赢,只能求和。再加上,中山文公娶了魏文侯的女儿,魏氏和中山国之间有渊源。中山恒公心想:凭借这层关系,活命还是可以。只要能活着,臣服魏氏有何不可。这也是,中山恒公最后的底牌。\n 议和的任务,落到乐舒的身上。毕竟,乐羊是他的父亲,乐舒写信求和,能够表明诚意。同时,也能试探乐舒是不是忠于中山国。\n 乐舒身为武将,战力可以,但,对于朝堂的事也没想那么多。中山恒公让他负责议和,他提笔就写。书信中表明了对父亲乐羊的思念之情,以及传达了中山恒公求和的意思。\n 乐羊看完信后,不为所动,回了四个字:各为其主。\n 毕竟,魏文侯给乐羊下的命令是攻灭中山。乐羊要坚定不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功与名,皆在中山。乐羊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拒绝言和),还加大对中山的攻势。\n 中山恒公放下姿态,主动求和乐羊篇(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