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吴起篇(8)[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亲征收复西河,就不怕被三晋揍?\n  毕竟,东边骄傲了数百年的齐国,被三晋打得低下了头。南方敢与周室分庭抗礼的楚国,也不敢挑战。春秋小霸王郑国,被打了,不敢还手。宋、卫小诸侯,不说话。秦国被魏氏打得,退出西河,怎么又要举国出征,要和魏氏打到底呢?\n  这是因为,局势发生了变化。\n  公元前400年,秦简公去世,秦惠公成为接班人。这个接班人是主动进攻型,且富有朝气的选手。\n  公元前393年,秦国伐韩大胜,与三晋对战,不落下风,助赵了秦惠公的自信。\n  秦国和楚国、齐国结盟,共谋三晋。\n  因此,秦惠公的底气和实力来自与以下:\n  1、从秦简公手中接班,稳定国政,厉兵秣马十年。\n  2、打了胜仗:伐韩宜阳,占六城;与三晋对战武城,不落败。\n  3、有盟友:齐、楚、秦三国互谋三晋。\n  简单说,秦惠公认为可以打,打得赢。是时候,将失去的一切,重新拿回来。\n  面对秦惠公举国亲征,魏武侯、吴起这对君臣,又会如何应对。\n  一个字:打。\n  此时魏国的国君是魏武侯,与公元前396年,接替魏文侯的班。魏武侯是多久出生的,年龄有好大,史料没有明确的记载。魏惠王接班的时候,有三十岁。魏文侯死的时候,也有七十六岁。以及魏武侯二十岁亲自伐秦的事迹可以推断出,魏武侯出生应该在公元前432年。\n  此时,魏武侯的年龄应该在三十九岁至四十岁左右。\n  魏武侯为什么选择打?\n  有以下原因:\n  1、魏武侯喜欢打仗(公元前412年,出征西河)。\n  2、管理过中山(公元前406年乐羊灭中山,魏武侯被魏文侯派去管理)。\n  3、有战功:两线作战(西伐秦,东打郑)、伐楚开疆(大梁)。\n  4、蔑视秦国(秦国被魏氏多次打败)。\n  简单说:魏武侯敢打,是因为经历造就了他是敢打的个性。\n  吴起为什么要打?有以下原因:\n  1、魏武侯要打。\n  2、吴起也想打(检验魏武卒的成果)。\n  3、封君拜相的梦想激烈着他。\n  吴起想打,不仅是为了向魏武侯表明忠心,也是为了封君拜相的梦想,更是为了检验魏武卒训练的成果。\n  面对,秦惠公举国出征,魏武侯和吴起,又如何打好这一仗?\n  现在来看一下,战国七雄初期,魏国和秦国之间的大战:阴晋之战(第二次河西之战)。\n  秦简公要收复河西,面对两个对手:魏武侯、吴起。\n  尤其是吴起,简直是秦国的噩梦。魏氏和秦国打了十年(公元前419年魏氏伐西河到公元前409年),秦国虽败,但其势力也没有退出西河地区。吴起的到来,只用了两年(公元前409年、公元前408年)时间,就将秦国的势力,彻底挤出西河,并吓得秦简公沿河设防、修筑长城,不敢东向。\n  秦惠公要收复西河,就要击败吴起。吴起是秦国最强、最棘手的敌人。为了打好这一仗,秦惠公不惜下了血本,举国亲征,据传兵力有五十万。\n  面对秦国五十万之众,吴起没有被吓破胆,相反,战意盎然。\n  为了打好这一仗,吴起也做了以下准备:\n  1、层层阻截,消耗、磨灭秦军的士气。\n  2、争取得到魏武侯的大力支持:a、请魏武侯来西河,凝聚人心;b、举行庆功宴,鼓舞士气。\n  庆功宴不只是简单吃喝、犒赏,是相当有学问的。吴起让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银、铜等贵重餐具,猪、牛、羊三牲皆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适当减少;无功者坐后排,不得用贵重餐具。宴会结束后,还要在大门外论功赏赐有功者父母妻子家属。对死难将士家属,每年都派使者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以示不忘。\n  吴起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将士争先立功,激发将士的斗志。\n  3、挑选出征的将士:未立功的人。\n  魏武侯大力支持吴起的工作,又问他怎么打,如何打,要多少将士。\n  吴起拿出了作战的名单:他亲自出征,率领五万未立功的魏武卒。\n  此战胜负,关系到魏国能否掌控西河,魏武侯不敢大意。为了保险起见,魏武侯又给了一部分兵力。\n  于是,魏国作战部署出来了:\n  1、魏武侯坐镇西河。\n  2、吴起亲自出征,率领未立功的五万魏武卒。\n  3、战车五百乘、骑兵三千。\n  紧接着,吴起又拿出了作战方案:\n  1、派出大量斥候收集情报,趁着秦军未大举进攻之前,先发制人。\n  2、吴起励士: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n  3、分析敌方的劣势:秦军人多,武装不良,战斗力不行,是乌合之众。\n  一切准备就绪,秦、魏之间的大战,拉开了序幕:阴晋之战。\n  此战细节,史书一笔概括:魏军在吴起的率领下,反复冲杀,秦军溃不成军,落荒而逃。魏军胜,秦军败,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n  秦军为什么人多会败,败得有多惨,都没有记载。或许,记载了,失传了。或许,秦扫六合,抹掉了秦国不堪回首的屈辱也说不一定。总之,此战之后,魏国不仅守住了河西,也开启了诸侯鄙秦之路。秦国和魏国争夺河西,历经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三代人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才画上句号。\n  吴起横扫西河,震惊中原,建立不世军功。魏武卒的大名,更是扬名天下。可,谁也没想到,吴起建立大功,封君拜相指日可待,上天又给吴起开了一个玩笑:离魏去楚。

吴起篇(8)[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