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大寨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11章 准备治水[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等到十二月份的时候,大乾上下已经是完成了对这一次废两改元的准备,财务部下属的造币局,已经是提前铸造了大量的新型硬币,包括金币、银币、铜币。

    而这些货币都是按照新法定货币的币值所发行。

    同时发行的还有大量的法定纸币。

    这些银币和纸币,已经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前储备到王室银行和大乾银行的众多分行,只要等到乾元三年,就能够正式向全国发行。

    在准备的过程中,十二月悄然流逝,在十二月的月底,按照大乾多年的传统,自然也是制定次年财政预算的时候。

    而制定财政预算的时候,其货币单位已经是从之前的两改称了元。

    当然了,按照废两改元的详细政策,实际上一元钱和一两银子的价值是相当的,因此,数据都是一样的,只是单位变了而已。

    但是,按照金银比例的逐步变化,以后一元的价值就会逐步比一两银子多了,没办法,谁让从全球各地输入到大乾的银子越老越多,银子持续贬值呢。

    在十二月下旬,经过军方和内阁的争论,然后军方内部的陆海军争论,内阁自身也是进行了诸多争论后,正式确定下来了乾元三年的财政预算。

    大乾乾元三年的中央财政收入预算为一亿元,在这份财政收入预算里,第一产业,也就是种植、养殖等农业、畜牧、林业、渔业等相关等产业,所贡献的中央财政收入大概为四千万五百万大乾元,占据的比例是百分之四十五。

    仅仅是从这个比例,就能够看得出来,第一产业对大乾的重要性依旧是非常重要了。

    要知道,这个数字其实已经是大乾严格控制农业税的结果了,为了扶持国内民生,鼓励农桑,大乾除了最早统一时期因为军费的缺口,而调高农业税外,实际上其他年份,普遍都是调低了农业税的征收

    要不然的话,也不会这么多年过去了,农业税方面的收入不增反降了,要知道过去这么多年里,可耕地的面积可是持续增加呢。

    通过各种方式的减税、补贴,也是大乾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刺激农村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手段。

    农业税方面多年没有增加,但是大乾的财政收入却是年年增长,而且增加的幅度还非常大,这自然是因为工商业的发展。

    除了来自于农业的税收外,剩下的财政收入自然是来自于工商业了,工商业的税收包含了众多税种,比如盐茶特别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企业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等超过一百多种税种。

    其中的企业所得税乃是重点!

    本来关税也不少的,但是大乾为了鼓励海外贸易,采取的是低关税,而且如今大乾的贸易,主要是以出口贸易为主,进口的都是一些原料,数量其实很少。

    因此,企业所得税就成为了重点!

    但凡是在大乾境内从事工商业,甭管你从事什么行业,只要是经营活动都得交税。

    所以企业经营好不好,赚不赚钱先不说,但是税务局肯定是有税可以收的。

    得益于国内的工商业发展迅速,这工商行业所贡献的税收所占据的财政收入比例,也只从早年的百分之二十,再到三十,再到五十,然后是到如今的百分之五十五左右。

    实际上根据财务部的统计,如果从全部税收来统计的话,其实来自于工商业方面的税收比例会更大,可以达到百分之六十几。

    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因为大量地方普遍采用减免税收的政策来吸引企业落户、投资,所以很多工商业的税收是没能收上来的。

    比如大名鼎鼎的渔业工业区,这个以渔业发展而闻名的工业区,一直都是采取优惠力度非常大的招商政策,除了国家政策外,人家地方财政甚至敢直接返还大部分的税收给企业。

    渔业工业区算得上是比较极端的工业区,其他城市不会搞的这么极端,但是多少都会有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下,其实大乾是损失了一部分税收的,但是这也是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做出的牺牲!

    对于很多地方而言,如果不以税收优惠等各种优惠作为吸引力,资本根本就不会跑过去建立工厂,同样的条件,他们为什么不去上海?而非要跑到你这个穷地方来投资?

    为了地方发展,大乾里的所有地方官府衙门,都是一门心思的向中央申报优惠政策建立各种工业区,而大乾中央为了扶持地方发展,有时候也是不得不批准。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损失了大量税收的话,工商业所贡献的税收,至少还能够再提高百分之三十以上。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大乾给予丰厚的各种政策,国内的工商业也不可能发展的如此迅速。

    乾元三年有一亿元的财政收入预算!

    如果是按照大乾最近几年严格控制财政收支,财政支出预算不会多也不会少,大概也是在一亿元,而且极大的可能性会一亿元,留出部分作为财政盈余。

    但是今年,财政支出预算却是达到了惊人的一亿一千万元,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出现高达一千万元的财政赤字,这样的财政赤字,在往年几乎是不可能看见的。

    然而多出了财政赤字的前提下,军方所获得的军费总额却是和往年持平,内阁各部门的行政费用基本上也是和往年差不多。

    然而今年的财政支出预算,一共也就九千五百万两银子,也就是说,在今年财政支出预算达到一亿一千万的情况下,包括军费在内,以往的众多预算比例却是相对应下降了。

    那么多出来的钱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多出来总数达到一千五百万元的财政预算,全部都将会用于水利建设。

    大乾的君臣是被今年的黄河—淮河大规模洪涝给吓怕了,死伤数千人,受灾人口达到千万之巨,经济损失就更不用说了,最保守估计也是超过五千万。

    他们担心今后再发生类似的大规模洪涝或者旱灾,所以不管是楚行还是值房的那些大臣们,都是下了决心,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水利设施搞好。

    为此,他们不单单把今年增加的财政收入填进去了,还准备发行高达一千万两银子的国债。

    而这些钱,无一例外都会用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水利设施建设的。

    这么多钱砸进去,楚行就不信搞不好水利建设!

    乾元二年的一场洪涝,把楚行以及大乾的高层官员们都是给吓了半死。

    这种惊吓不仅仅是因为洪涝本身,而是因为这一场暴雨虽然大,但是根据王室理工学院的报告,以及地方上的老农们的经验,这样的暴雨不说十年一次,但是二三十年发生一次都是很正常的事。

    这也就是意味着,以目前黄河和淮河流域的防洪体系,顶多就是支撑十年一遇的洪水而已,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造成大范围的洪涝。

    而即便是十年一遇,甚至每年都会有的普通降雨,都是会造成中小规模的洪涝。

    而这种状况是大乾所无法忍受的!

    修建水利设施已经是刻不容缓,尤其是黄河以及淮河这两个结合在一起的重灾区,更是需要立即进行整顿。

    今年的夏天洪水过后,大乾就已经是开始对上述地区进行水利设施建设,不过更多的还是结合救灾,通过以工代赈的模式来修筑,总体而言,其重心并不是修建水利设施,而是救灾。

    但是在今年冬天开始,楚行已经是指示相关衙门,尤其是负责大规模基建工程的工部,做出了一连串的相关规划,针对黄河以及淮河流域进行整体防洪工程的修建。

    尤其是各大薄弱地点更是趁着秋冬季节水位下降的时候,加紧修筑,以备战来年春夏的洪水。

第1111章 准备治水[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