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京城粮价上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郡主:“那我去催一催。”贾琏:“先别去,以工坊检修的名义,把印钞这块停下来,不要继续放钞。钱侍郎还回来的宝钞,清偿欠债。这件事情你有过失,闹到皇帝面前,反而要受惩处。”瑞宁郡主慌了,:“那要怎么处理这个乱摊子?”贾琏:“贾家的商铺里面大约有两三百万旧钞,都是配额销售,在各地收集起来的,现在拿到户部,一下子给兑了。”
正在这时,手下管事来报,:“户部的官差压着一百五十万贯旧钞,要换走新钞。”贾琏对瑞宁道:“我们去把旧钞扣下,清偿钱侍郎欠下的。新钞不要兑给他们。这五百万贯的差额总算减少一部分。”瑞宁郡主同贾琏一起办理了这件事情。办差的官员哭丧着脸,:“这旧钞押解来了,还不回新钞,我们要受侍郎和尚书苛责的。”贾琏:“无妨,我去见钱侍郎,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一行人无奈,谁叫贾琏官比他们大,又占着理,只好答应。
钱侍郎热情的接待了贾琏。贾琏:“侍郎大人,你不留下旧钞,就提走新钞,这不符合规矩。”钱侍郎苦笑,:“贾大人,我和张尚书也是没有法子。突然多出了修宫的钱,打了户部一个措手不及。就当短期借了一笔钱吧!”贾琏:“这可不是简单借钱这么简单,相当于市场上一下子多了五百万两白银。”钱侍郎:“五百万两,相对于京城不多吧!”贾琏:“侍郎大人,你拿到宝钞先想的是花银子,还是花宝钞?”钱侍郎:“自然是花宝钞,贾大人怎么会问这么一个问题?”贾琏:“既然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宝钞自然会被以最快的速度交易出去。谁都不想留在手里。这样宝钞可就不止五百万贯,而是乘一个倍数,也许是七至八倍,也许是十到二十倍。总之,最活跃的就是宝钞,银子都留在大商人的手里。”钱侍郎:“那又如何?交易量不变吗?”贾琏:“不,交易量变了。每个人都抛出宝钞囤积布匹,粮食,于是交易量猛增。”
钱侍郎目瞪口呆:“那么,这些宝钞现在在谁手里。”贾琏:“在贾家手里,贾家布匹出货量是去年三倍,粮食交易量是去年两倍。商人拿着宝钞到贾家提走粮食,布匹,坐看货币贬值,跟着赚就是,反正不会亏钱。户部不能再多投放宝钞了。京城市场会乱的。”钱侍郎:“贾府不能不接受宝钞吗?”贾琏:“那样,宝钞会一夜之间一文不值。贾家的几百上千万贯一夜灰飞烟灭。”钱侍郎大受震撼,:“贾府要怎样?”贾琏:“贾家还有两三百万贯宝钞,马上安排抵税。还有,兑换户部手中新钞。总之要叫市场知道,户部手中宝钞不会给市场带来增量。”钱侍郎:“这要和张默庵说一声,我做不了主。”贾琏:“好,我就等着张尚书。”
张老尚书一到,贾琏也不啰嗦,直接说明情况。张默庵:“军营的款项大多是九边都检点王子腾王大人的门人所为,以衙门的名义借出去的。”贾琏:“要么让他们归还,要么抵减后期应拨款。不能形成欠款。再也不要借给他们。其余的款项也做相应处理。”张默庵:“大家都说物价会长,就都急着支钱。”贾琏:“于是物价真的涨了。我们不能再印钞了。东西就那么多,印钞解决不了财政短缺问题。”张默庵点了点头,:“这事我理解,可是借出去的钱,真的要不回来。”贾琏:“只能抵减后面应当给他们的钱。”张默庵:“只能如此。不过他们会说银价,钞价不一样。”贾琏:“那就还回欠债好了。谁不知道,他们要么抵税,要么换回布匹钱粮。”张默庵:“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户部还是无力偿还这样一大笔债务。”贾琏:“那就适当交易一些地皮,像是京城周围的荒山。”
张默庵:“贾府要那么多荒山干么?又没有产出。”贾琏:“只有放错的资源,没有无用的垃圾。就像京城的臭水沟,运到田里都是肥料。荒山也可以经营。不说里面可能有金银铜铁铅,就是石头,也可以开采出来建房子。你们只看地表产出,自然值不了几个钱。可是卖石头可以把整个山给挖掉。贾家自然不会亏。把地平整了建个村子,怕不是翻个几倍。事情要多翻考量,能亏的生意不多。就是赚多赚少的事情。”钱侍郎道:“王爷一脑门子生意经,我们比不了。”贾琏:“正好,我要一些从京城到天津的地,所有地要连成一线,户部出面帮我买下来吧。”张默庵皱了一下眉毛,:“这要多少地?为什么要连成一线?”贾琏:“我要修路,一条收费的路。有贾府自己出面征收,这工作量太大,还容易起冲突,贾家会惹上不必要官司。”
张默庵:“要占多宽?路过的城镇呢?可有拆迁?这些都要现金白银。贾琏道:“我是这样考虑的,官地就用宝钞,毕竟宝钞也是朝廷保证发行的。不收宝钞说不过去。民地,征收百姓的,付现银和铜钱,朝廷的费用,还是用宝钞。”张默庵:“你的意思是朝廷抛出一部分地,把宝钞收回去。”贾琏:“正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宝钞的价值。不然,宝钞终究会成为一堆废纸。”
张默庵:“这要上朝会才能通过。”贾琏:“路要占地四丈。长度有两百四五十里。”张默庵:“也没有多少地,不过两千多亩地。就算十两,也不过是两万两银子。贾府交银元,还是要少一些的。”贾琏:“我还会在沿途布置车站,工场,客栈,饭馆。兴建几个村镇。”张默庵:“原来以为几百里远,不知道多大的事情。一算,不过几千亩地,还要劳师动众,有些不合算。”
贾琏:“还请张大人费心,这每一里路的造价也要一万五千两以上造价。要向外散发大量工钱。朝廷也有大量的税收。”张大人:“这样,我倒可以考虑一下。”
第196章 京城粮价上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