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2章 董昭谏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继续打马虎眼:“世子怎么来雒阳了,为何不提前知会董某一声,我也好招待诸位呀!”

    曹丕随即与他周旋几句后,这才将曹操逝世的消息告知。

    董昭从曹丕口中听说曹操逝世后,心中的猜测得到应证。

    其实自从他得知夏侯惇带兵进入关中,在雒阳城外驻扎后,他就有了一些预感,估计是曹操出事了。

    但即便董昭预料到了事情的发展,他还是由衷地感到一阵悲痛。

    一阵哭丧后,曹丕向董昭询问天子的起居饮食等事。

    董昭眉头一挑,瞬间领会了曹丕的意思。

    董昭对曹丕等人说道:“天子身体康泰,就是吾曾听宫里人说,天子对曹公常怀怨怼!”

    曹丕进一步试探道:

    “董令君,我父王生前曾说过,他年轻时的志向,不过是希望死后在墓碑上可以刻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所以我父王才迎奉天子,扫平不臣。

    “而今他的宏图已经达成,天下也转入安定。我虽然是秦国世子,但也知道这天下本来就姓刘,吾意上表辞绝继任公侯之位,让世人知道,我曹氏对汉室的忠心日月可鉴!”

    董昭瞪大眼睛,对曹丕想要解散秦国的做法感到吃惊。

    但他很快明白过来,这时曹丕在试探他呀!

    董昭立马表态,劝谏曹丕放弃这种幼稚的想法:

    “世子,此事万万不可!

    “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所成未有如曹公者。然逆楚在南,绍、康割据,曹公为万世计,所以稍建籓卫,以图全功。今不臣还没除尽,世子安可言‘天下安定?

    “曹公德美过于伊、周,世子乐保名节确无大责。然太甲、成王未必可遭,世子奉还大政,必使曹公心血毁于一旦,此诚不可不重虑也。

    “曹公生前耻有惭德,封公而不称王。反王图谋窜逆,以此攻讦他老人家的英名,天下人也受其左右。依昭之见,世子不仅要继承公位,还要晋封秦王,以示天子对曹氏信重,让人心安定!”

    董昭说完,曹丕、贾诩等人都知道稳了。

    眼前这位大汉尚书令董昭,真是秦国的大忠臣啊!

    曹丕赶紧说道:“若非董令君劝谏,已误我父王英名也!只是晋封秦王一事过于重大,吾还需与朝堂诸位大臣商议。”

    董昭在心底赞赏曹丕识时务,没有因为他的三言两语而冲昏头脑。

    他装作惶恐的样子说道:“世子稳重,是董昭失言!”

    曹丕安抚了他两句,然后吩咐董昭帮自己打通雒阳城内外及周边,重要官员们的关系,要他们做好准备。

    董昭答应下来,曹丕这才离去。

    摆平了董昭,也就摆平了雒阳,摆平了天子这个隐患,曹丕终于可以放心地前往长安,接手他父亲曹操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

    当日,秦国大将军夏侯惇和中护军韩浩带着五千禁军从雒阳出发,护卫着曹丕奔赴长安。

    而司马懿、朱铄、吴质三人则先他们一步,骑乘快马赶往长安城。

    作为曹丕最亲近的人,他们的任务是去长安提前通气。

    朱铄、吴质的任务是帮曹丕跟钟繇、毛阶、常林等一众留守长安的秦国重臣打通关系。

    司马懿则会借着河内司马氏的关系,联络京兆杜氏、京兆韦氏、太原王氏、河东卫氏等关中士族。然后用曹丕提前准备的诏书,封官许侯,争取关中豪族们的支持。

    这一切,都是为了曹丕继承秦国造势!

第462章 董昭谏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