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8章 曹操固守[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澺水之战,秦军战败,且看似损失不小。

    但曹操果断地选择壁虎断尾求生,让秦国的精锐部队基本都得到保全。

    战死在澺水河畔的秦军,只有朱灵、高览两部有些精锐士卒,其余如夏侯尚、路招等部其实都掺杂了大量新兵。

    朱灵和高览两部在与楚国御林军的战斗中死伤了千余人,损失不轻,但仍有三千余人跟着秦军大部队撤入了平舆城。

    所以澺水之战中,曹操真正损失掉的精锐,应在两三千之数。

    这个数字不算小,但相较于大部队的保全,还可以接受。

    平舆城中,曹操仍然握有一万多精兵,普通士兵和新兵加在一起也有三四万之多。

    因此,淮北的战局远没有因为一场澺水之败而走向糜烂。

    不过战局对秦军不利是可以肯定的,秦军在一开始本就处于不利地位。

    所以澺水之战真正的影响,并不在双方兵力变化上,而是在人心上!

    但人心这东西实在有些飘忽不定,难以量化。

    在曹操眼中,澺水之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只是该如何逆转劣势,着实让曹操犯难。

    秦楚两国的差距,是硬实力上的差距,除非曹操能够再次创造“火烧桑泉”那样的奇迹,否则胜算不高。

    “火烧桑泉”让曹操在绝对劣势中战胜了袁绍。

    路径依赖下,曹操第一个想到的念头便是伺机烧毁楚军粮草。

    然而这个想法却被贾诩否决。

    平舆城公府内,贾诩为曹操分析道:

    “大王,楚军粮草屯于寿春、阳泉二城,粮草转运又全靠澺水、汝水、颍水等河道运输。

    “我军缺乏战船,光是截粮道都难以实现,更遑论渡河袭取寿春、阳泉二城了。

    “就算我军能够渡过淮水,又拿什么攻打寿春、阳泉两座淮南重镇呢?

    “楚王刘基不是袁绍那样志大才疏的庸人,而是江水里的游龙,要想击败他,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大王现在应该做的,乃是固守城池,坚壁清野,以待天时!”

    贾诩说得头头是道,但曹操清楚贾诩的言外之意。

    那就是他们现在没什么好办法,只有等着刘基犯错,或是楚军久攻不下选择退兵。

    说难听点就是——

    等死……

    坐以待毙,绝非曹操的性格。

    曹操转动奸猾的头脑,想着该如何让自己手中的兵力运用到极致。

    目光落在舆图上,秦军如今在汝南还保留着三座重镇,即安城、平舆、汝阴。

    安城位于西南,平舆位于西北,二者相距八十里,可互为犄角。

    唯独汝阴突出一角,坐落于西南方靠近淮水的地方,远在百里之外。

    单从攻城略地的角度来讲,楚军其实并未获得什么进展。

    安城、汝阴之围已经被曹操解除,就算楚军现在又能重新包围二城,攻下来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而且根据曹彰的汇报,刘基又派了大都督鲁肃领三万兵马来攻平舆。

    这样算来,曹操实质上完成了分化楚军兵力的战略构想。

    只是双方的实力差距过于悬殊,就算楚军经过分化,单独一处的楚军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

    至少曹操就不敢保证,能够凭借平舆城中的兵力,在野战中击退鲁肃的三万大军。

 &nb

第448章 曹操固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