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东山之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二月初,袁术的大将军桥蕤领2万大军抵达阜陵。

    而张英的哨兵也早就发现了桥蕤的大军,当张英得知袁术军出现在滁水上游时,不禁感叹:“来得真快啊!”

    随后,他就亲自领一部两千兵马前去袭扰!

    一路上,探马不断来报,说桥蕤的大军正朝阜陵西北的张八岭主峰玉屏山移动。

    张英稍加思索,推测出桥蕤的打算。

    桥蕤准备在玉屏山东南的次峰——大横山山脚安营扎寨!

    那里有一条河流靠近水源,又背靠大山,所以不缺用水和木材,同时地势起伏,易守难攻,是扎营的好地方。

    张英的脑海里又闪过大横山附近的地形,他立刻清楚自己该怎么做了!

    于是张英对麾下各部督、军侯下令:“我们朝大横山前的东山进发,抢占东山山头!”

    桥蕤这边,身穿姜黄色军服、打着袁字大旗的2万大军正朝大横山前进。

    他们从寿春乘船沿着肥水进发,之后上岸该走陆路,不到五日就从400多里外的寿春抵达阜陵,可谓神速!

    桥蕤还因此亲笔给主公袁术上了第一份军报。

    之后按照事先计划,桥蕤带兵往大横山脚下安营,同时散出探马斥候,打探敌情。

    当桥蕤的5千先锋抵达大横山山脚时,都不需要斥候禀报,所有人都能看到刘繇军的赤红色大旗,就插在河对岸不知名山丘的山顶上!

    张英的军队居高临下,正对他们虎视眈眈!

    桥蕤的前部督李丰派人询问桥蕤,是否要渡河攻打山头?

    桥蕤的将令是:“前部督李丰立刻领兵进攻,务必在天黑前抢下山头!”

    于是李丰领着5千人马,搭建浮桥跨过河流,直取东山!

    东山山头,张英见敌军渡河来攻,刚刚还在担忧桥蕤不会主动进攻的张英,顿时放下心来。

    如果桥蕤不进攻,全力修筑营垒的话,张英也不敢渡水进攻。

    他抢占东山的目的,是为了袭扰迟滞敌军,探一探敌军实力,最好是能挫敌兵锐气。

    如果敌军不来攻,他可以选择增兵,依托东山和张八岭地形与桥蕤对峙。但这样风险很大!

    所以他大概率只能无功而返。

    但是现在桥蕤派兵进攻,他的目的已经达成一半了。

    桥蕤的前锋搭建浮桥时,张英也让人守住各山道,并留了一曲500士兵埋伏在后山。

    桥蕤的前部督李丰已经观察好了攻山的道路,随后让手下两部先登,分两路攻山,自己则领着剩下3千兵马绕道,准备从后山攻打。

    东山山顶上,张英见敌军前锋主将绕向后山,不禁冷笑,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李丰的两部先登按照屯为单位组成方阵,举着一张张大盾,慢慢朝东山进发。

    山头上的张英不难看出,这2千人绝对是袁术军的精锐!

    因为其中半数以上的士兵都穿着坚固的盔甲!阳光照在上面反射出刺眼的亮光。

    袁术军按着自己的鼓点前进,不急不慢,两刻钟后,他们按照计划分成两路。

    待到袁术军进入射程。

    张英手下各部督立刻发令:“弓箭材官!预备——发矢!”

    上百支羽箭从东山上抛洒向袁术军,箭矢叮叮咚咚地击打在盾牌和盔甲上,但却不能阻止袁术军的步伐!

    第一轮箭雨过后袁术军寥寥倒下十多人……

    作为回应,李丰手下两部先登开始喊起号子:

    “嗬!嗬!嗬!嗬!”

    “嗬!嗬!嗬!嗬!”

    箭雨不断抛洒发出的破风声被掩盖。

    就连老于军伍的张英也下意识地捏紧了拳头。

    匹夫一呵,宵小胆寒!

    两千锐士齐呵,震天动地!

    这就是古代精锐军队的强悍!光是行军时的呐喊,就能让人心惊肉跳!

    百五十步。

    百步。

    七十五步!

    一阵箭雨从袁术军阵中飞出,射向山上的刘繇军!

    山上原本不断抛洒的箭雨一滞,袁术军又前进了二十步!

    五十步,

    三十步!

    李丰手下的部督一声令下:“先登————!!!”

    其麾下一千士卒齐呵:

    “杀!”

    “杀!!”

    “杀!!!”

    他们立刻对山道上近在咫尺的刘繇军发起冲锋!

    大地震颤,守卫山道的前排士卒举起手中长戟,准备迎接敌军的冲锋!

    “啊啊啊啊——!!!”

    不知哪边的小兵喊出声来,双方士兵一时间俱都大叫!

    嘭——————!

    甲兵交戈,其音锵锵!

    袁术军先登最前排的士兵一齐举盾撞向前方的戟林,将前排的守军撞翻撞倒,然而他们也同时被刘繇军的长戟刺中。

    锋利尖锐的戟头刺破盔甲,扎进血肉,顿时惨叫声此起彼伏!

第24章 东山之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