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揍哭刘彻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章 赢麻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你们边境的士兵故意挑衅。(责任全在你方)

    现在, 我已经重重责罚过他了。(罚酒三杯)

    听说你想和亲,挺好,我同意了。(送钱给我,我为什么不要?)

    以后咱们就和睦相处吧吧。(这次抢的差不多了,下次再抢。)

    。。。。。。

    汉景帝看完这份书信之后,命人当庭念诵了一遍。

    朝中众臣听了其中的内容,大部分还是十分高兴的。

    从军臣单于的话语中可以判断,他无意于发动更大规模的作战行动,而是想着通过和亲的方式结束战争。

    这一次,最少能换来五年(啊不),三年(划掉),一年的和平吧!

    求来的和平,那也是和平。

    只要是和平,那就是好的。

    目前,大汉朝堂上主流观点还是和亲为上。

    这绝不是大汉的大臣们全都卑躬屈膝、贪生怕死。

    而是因为他们全都是成熟的政客,在经过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一致选择。

    在他们看来,和亲是最划算的。

    第一,匈奴人军事力量强大,不好打。贸然发动进攻很可能会重蹈平城之战的覆辙。

    第二,哪怕倾全国之力打赢了,又能怎样呢?又能得到什么呢?

    匈奴的土地泽卤,是没办法种菜的。众所周知,大汉是种菜的民族,没办法种菜的土地,要他有何用?

    算一算,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

    和亲只是小亏,打匈奴确实大亏,傻子都知道如何选择。

    因此,这几十年来大汉一直坚持着和亲的政策。

    。。。。。。

    只有周亚夫等少数几位武将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他们认为,和亲终非长久之计,主张对匈奴发动反击战争。

    不过,这个观点并未激起什么水花。

    大多数朝臣,包括丞相陶青、御史大夫晁错这些重量级人物全都支持和亲。

    于是,和亲就这样定了下来。

    汉景帝点了点头。

    就这样吧。

    和了两次亲了,也不差这一次。

    随后,他命人起草了一份诏书,将和亲的事情公之于天下。

    这也是常规的操作。

    当然,写诏书可是一门技术活儿,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比如这次和亲,就不能照实写,说是大汉求着匈奴人和亲,得进行一下艺术的加工:

    最终在陶青等人的加工下,这次诏书的部分语句是这样的:

    “匈奴大单于遗朕书,求和亲。”

    “和亲俱便,朕已许之。”

    “其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这诏书写的多好啊。

    再翻译一下:

    “我大汉国力强横,蒸蒸日上,让匈奴人胆寒,吓得他们的匈奴单于求着大汉要和亲。”

    “本来我大汉是不想答应的,想要狠狠的教训他们一番。”

    “但是考虑到和亲对双方都有好处,为了使百姓不再遭受刀戈之苦,于是朕就恩准匈奴单于的请求。朕全是为了百姓着想啊!”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大汉宽宏大量,饶了匈奴人,你们知道有这么件事儿就行了。”

    丧事喜办,老传统了。

    大汉在战场上输了,但在其他方面赢了。

    是的,大汉又赢了,大汉赢麻了。

第107章 赢麻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