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崇祯皇帝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君臣奏对[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承恩自然是毕恭毕敬的。

    没过多久,朱由检便乘坐肩舆来到了文华殿。

    朱由检看到孙承宗的第一印象,果然如书上说的,是相貌奇伟,胡须虽然发白,但看起来又长又硬,怒张如戟。

    孙承宗虽然年事已高,但是面容不显老态,双目炯炯有神,给人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

    看到朱由检过来了,孙承宗便俯身叩首行礼,道:“草民叩见陛下。”

    朱由检见状,赶紧从御座上走过来,亲自将孙承宗扶起,道:“快快请起,老大人是我大明的左柱国,只是闲居在家,又没有剥夺功名,怎么能自称草民呢。”

    在旁边看着的王承恩,心里暗叹,皇上果然非常看重这位孙老大人。

    闲赋在家已久,在不知道朱由检是什么态度之前,孙承宗自然是存了一番试探的心思。

    看到朱由检这般重视,孙承宗不免有些受宠若惊,急忙道:“是老臣口误了,谢陛下恩典。”

    朱由检让王承恩派人把椅子拿到前面来,给孙承宗赐座。

    两人算是第一次见面,朱由检决定先唠唠家常,拉进关系,问道:“这般匆忙进京,老大人路上可还顺利?”

    想到路上的见闻,孙承宗一时间有些沉默,内心纠结,但还是没有说出来,道:“托陛下的福,一切都还好。”

    但朱由检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里清楚孙承恩只不过是在说场面话。

    “朕又不是只能挑着好话来听,老大人不妨明言。”

    听到朱由检真挚的语气,孙承宗考虑了片刻,决定如实告知,叹气道:

    “老臣个人无恙,只不过在进京的路上,老臣遇到了很多流民,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甚至还有不少卖儿鬻女的。京畿之地尚且如此,不知其他地方又何如。”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流民,其中原因孙承宗也知道一二,层层加派的盘剥太严重了,百姓不堪重负。

    尤其是在辽东战局糜烂的情况下,为了军费开支而加派辽饷,更是加重了这种情况。

    “老大人说的这些,朕早有耳闻。”

    朱由检说着,从御座起身走下来步行到殿中,语气铿锵地说道:“先帝驾崩前曾嘱咐朕,匡扶大明江山,非老大人莫属。

    朕自登基以来,曾许下宏愿,要让天下的百姓饿有饭食,冻有衣穿,有瓦遮头,有地可耕。

    为此朕夜以继日,宵衣旰食,不敢有丝毫松懈,如今奸恶已除,正是需要老大人为国效力的时候。”

    孙承宗是帝师,但教的不是朱由检,天启帝在位时,对孙承宗这位老师一直是非常尊敬的,恩宠不可谓不重。

    朱由检把天启帝的名义抬出来,给孙承宗戴一顶高帽子,为的是让孙承宗安心效命。

    提起先帝,孙承宗的眼眶微微泛红,声音竟有些哽咽起来,而朱由检的这个宏愿,更是令这位老臣内心激昂不已,燃起了孙承宗的雄心壮志。

    “陛下圣明,老臣深受皇恩,为国效死,责无旁贷!”

    朱由检欣慰地笑了,又问道:“朕想做的事,可能会让老大人背上骂名,甚至可能会死无葬身之地,不知老大人是否做好了准备,助朕实现这个宏愿。”

    孙承宗正是热情高涨之际,笑道:“陛下若是觉得老臣这把骨头架子还能用,纵是刀山火海,老臣也敢去闯一闯,陛下尽管下令便是。”

    朱由检拊掌,高声道:“老大人好气魄,朕欲命老大人为吏部尚书,复中极殿大学士,入阁听值。”

    吏部尚书?

    孙承宗内心怔住了,之前他还一直以为是到兵部当个侍郎,过渡之后接任尚书,然后继续到辽东主持大局。

    万万没想到居然是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这个天下权柄最重的职位。

    而且按照惯例,吏部尚书基本都不入阁,为的就是防止其一手独揽大权。

    孙承宗没记错的话,现任内阁首辅黄立极是天启五年入的阁,而自己的入阁时间比黄立极要早。

    按照资历来算的话,孙承宗就会成为内阁首辅。

    首辅加上吏部尚书于一身,这是文官能够追求的极致了。

    上一个有此殊恩的,还是文忠公张太岳。

    想到这里,孙承宗突然知道陛下想让自己做什么事情了,难怪方才说,一个不慎就是粉身碎骨的事情。

    原来是想要延续文忠公的改革。

第四十八章 君臣奏对[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