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崇祯皇帝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抄家进行时[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几位阁臣并不知道,在回答最开始的问题之后,他们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了。

    朱由检给他们做了一个评价,黄立极爱虚名,施凤来老滑头,张瑞图混日子,唯有李国木普,还算得上是有所作为的。

    前面三个阁臣在内阁都待不久了,他们都不是朱由检心中执掌内阁的人选,现在只不过是过渡时期,维持暂时的平稳。

    朱由检接下来要进行逐步的改革,需要的是一批锐意进取,不怕得罪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官员。

    而不是这几个没有雄心壮志的老头子。

    等到有合适的人选,朱由检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些老头子撤换掉。

    朱由检心里很清楚,大明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土地兼并严重,绝大多数土地在士绅阶级手里,这些土地基本收不到税。

    要跟这帮人做对抗,就得培养新的社会阶级。

    朝廷优待读书人,只要有功名都可以有一定的免赋。

    自耕农不堪受迫,纷纷将土地投献到这些士绅的名下,以此来逃税避税。

    尤其是加派辽饷以来,上上下下的盘剥,导致大量的农民破产。

    有些农民宁愿土地荒芜,也不愿意回去种地。

    因为种出来的根本不够交税。

    上面收一钱银子,到农民手里可能要交的就是一两。

    也就不难怪,后来的李自成凭借一个“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就能拉起几十万人的队伍。

    好在现在是天启七年,局势还没有糜烂到那个程度,还有时间给朱由检去进行改革。

    朱由检要做整个地主阶级的掘墓人,改变这种局面。

    这几乎等于是要和整个文官集体做对抗,所以朱由检手里必须要有强大的军队,才能够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当然也包括皇室宗藩这个最大的地主。

    朱由检粗略计算过,皇庄和各地宗藩的土地加起来,起码超过一千五百万亩。

    这些土地的产出都是不交税的。

    举个例子,朱由检他爷爷万历皇帝安排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时,分了4万顷,也就是400万亩的土地。

    这些土地都是从农民手里通过各种手段剥夺过来的,光河南一地还不够,又从山东、湖广那里补了一部分过来。

    如此以来,又极大的加重了社会矛盾,成为诱发农民起义的又一根重要导火索。

    除了大量的土地以外,宗室每个月都可以领一笔钱粮,这方面的支出又是一个无底的黑洞。

    太祖有规定,宗藩世世代代守禄,不授任职事。

    这就是光吃饭,不干活。

    太祖早年经历不好,经常吃不饱饭,为了照顾子孙后代,想出这么一个办法也无可厚非。

    但太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宗室人口的增长速度。

    比如太祖的孙子,晋王一系的庆成王朱济炫,有一百个儿子。

    举行家族聚会的时候,不仅朱济炫认不清这些儿子,连他们兄弟之间互相不认识的,也比比皆是。

    除了庶长子承袭郡王,朱济炫其余九十九个儿子全部封为镇国将军。

    太祖有规定,最低级的奉国中尉每年给禄米200石,最高级的亲王每年禄10000石。

    光这朱济炫这一家子的禄米每年就要十万一千石,还不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

    两百多年下来,宗藩的人数估计有十几万人。

    综合起来,这就是一笔超级庞大的支出,成为拖垮大明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这里请太祖他老人家给离谱开一下门。

    太祖的本意虽然是好,但一些地位较低的底层宗室,饿死的不知道有多少。

    穷一点的连进京承袭爵位的路费都没有。

    所以朱由检知道,想要振兴大明,宗藩制度必须要改革。

    以后的宗室只给虚衔,可没有封地了。

    而且必须放开宗室的钳制,允许他们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朱由检现在需要先解决朝廷文官的问题。

第四十一章 抄家进行时[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