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崇祯皇帝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奏疏尽知天下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由检认为,让百姓安居乐业,是皇帝必须要做到,且做好的一件事情。

    谁敢阻挠,通通诛杀。

    调整好情绪,朱由检照例回复山东的这份奏疏。

    安排官员疏通河道,尽快保证复工复产。

    尤其是山东境内的运河可不能堵住,不然漕运一旦出事,京师不出一周就得断粮。

    然后是下一封。

    “陕西大旱,多有民变,流寇四起,臣请奏免去积年拖欠的旧粮,轻徭薄赋,以安定民心。”

    看到是陕西的奏疏,再加上“民变”两个字,朱由检脑子不由得闪出了一个个流寇的名字。

    李自成、张献忠、王嘉胤等等。

    现在是天启七年,这三位都还没有起事,没有形成规模较大的寇乱。

    朱由检回忆了一下之前看过的奏疏。

    三月份的时候,西安府白水县的农民王二,带着数百位不堪税收重负的农民,攻入了澄城县,杀掉了知县张耀采。

    不过,按朝廷的称呼,这些反抗的都被称为是暴民,一律要派兵清剿。

    “也不知道有没有成功平乱。”

    朱由检心里嘀咕了一句。

    四川永宁的奢崇明叛乱,已经持续了六七年,到现在都还没有平定。

    朱由检觉得,按照现在大明地方卫所的战斗力,估计没这么快。

    据王二叛乱已经过去了五个多月,却一直没有后续的奏疏上报到朝廷。

    陕西的农民反抗是造成大明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朱由检不能不重视。

    不过这份上奏疏的大臣说得有理,陕西确实不能再强征赋税了。

    都已经民不聊生了,农民要不是被逼得实在是没有活路,断然不会起来反抗。

    朱由检决定明天早朝拿这件事出来商议,改变目前加派辽饷激起的种种问题。

    这位陕西的大臣不错,朱由检心里为他点了个赞。

    翻到最后,朱由检看到了上疏者的名字。

    陕西督粮参政。

    洪承畴。

    原来是他。

    朱由检脑里顿时出现了两张脸。

    一个是为大明尽心尽力剿匪,忠心耿耿的洪承畴。

    一个是松山城破后,乞降活命苟延残喘的奴才洪承畴。

    在后世的课堂上,朱由检没少跟同学们争议这个人,多半是群诛笔伐,一片批评之声。

    只不过现在朱由检的身份是大明的皇帝,想法自然有所不同。

    现在的洪承畴是陕西督粮参政,正在上疏为民请命,请求减赋。

    朱由检提起朱笔,在洪承畴这封奏疏上写下了一个字。

    “准。”

    功过自有后人评论。

    只要洪承畴还没有反叛,那他的身份就是大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为民忧心的参政。

    朱由检琢磨了一下,洪承畴这个人是有真本事的,要不要调入户部,专门为朝廷搞钱呢。

    ……

    “皇上,魏公公求见。”

    值守的王承恩悄无声息地走到了朱由检身边,低声道。

    突如其来的声音让朱由检一阵惊吓,手里头一松,朱笔往地上掉下去。

    王承恩眼疾手快,俯身伸手接住了朱笔。

    “王大伴,你走路怎么没有声音的,吓朕一跳。”朱由检没好气地说道。

    王承恩讪笑了几声,把笔放回了案桌上,道:“请皇上恕罪,臣下次一定把动静搞大一点。”

    朱由检也不是真的发脾气,道:“王大伴刚刚说什么?魏忠贤求见?那就宣他进来吧。”

    “皇上,魏公公后面跟着一群内侍,抬着好几个大箱子,还有几个蒙面,看不清脸的人。”王承恩答道。

    “哦?魏忠贤这么大阵仗,又想搞什么鬼。王大伴你去传话,朕只见魏忠贤一个人。”

    朱由检对上次的行刺事件存在阴影,魏忠贤带这么多人过来,还不知道要干什么。

    朱由检怎么放心让这么多人进来。

    万一再有人暴起行凶,那就真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朱由检谨记着一点。

    君王不可以身犯险。

第十三章 奏疏尽知天下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