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崇祯皇帝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与英国公的沙盘推演[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由检并不知道,自己即将收到魏忠贤等人准备的大礼包。

    此刻的乾清宫书房内,案桌上摆着一叠奏疏。

    散落在地上的也有一堆,约两米宽,一米高。

    “花了十天,终于把天启七年的看完了。”

    朱由检伸了个懒腰,放下了手中最后一份的奏疏。

    阅读的顺序是倒过来的,从天启七年的八月份开始往回翻阅。

    这些奏疏在送过来之前,要筛选一遍。

    以月为分割,按人事任命,税收钱粮和边关军报等方面进行分类。

    饶是如此,也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足足有数千份。

    朱由检揉了一下干涩的眼睛,靠在椅子上,在脑海里整理从奏疏得到的消息。

    天启七年至今发生的事情很多。

    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除了先帝驾崩,就要数宁锦之战。

    五月份的时候,奴酋皇太极,亲自率军兵围锦州,并且摆出一副进攻宁远的架势。

    辽东巡抚袁崇焕经过分析,认为如果出兵支援锦州,则宁远有失守的可能性。

    但如果不支援,锦州的危机则不能解除。

    这是个两难的选择。

    朝廷为确保宁远不失,命袁崇焕亲自固守宁远,让尤世禄、祖大寿统率数千骑兵火速支援锦州。

    宁远、锦州的官兵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和犀利的火炮,数次击退了皇太极的进攻。

    久攻不下,再加上天气渐热,皇太极的军队多有中暑等非战减员。

    因此在围攻宁、锦二十多天后,皇太极下令撤军返回沈阳。

    奴酋率军来打了一遭,没讨到好处回去。

    朝廷上下却认为是大捷。

    然而负责率军抗击的巡抚袁崇焕被罢官回乡。

    而在京师后方的文武百官受到了大肆封赏。

    魏忠贤寸功未立,年仅四岁的侄孙魏鹏翼,却被封为安平伯。

    不久后又封为三孤之一的少师。

    阉党群臣如崔呈秀,时任工部尚书,加封太子太傅,八月份迁为兵部尚书。

    而工部右侍郎吴淳夫,升为工部尚书,同样加封太子太傅。

    在短短一年之内,吴淳夫六次升迁,官居一品。

    其余者如倪文焕、田吉、李夔龙等,都获得了升迁。

    读到这样的奏疏时,朱由检当时火冒三丈,气得推翻了桌子。

    这几个人毫无寸长,却纷纷凭借宁锦之战和之前修建三大殿的功劳加官进爵。

    不过是靠依附于魏忠贤,才获得这样的权势罢了。

    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同样是在天启七年的五月。

    有个叫陆万龄的监生,请求在太学旁边建立魏忠贤的生祠,跟先圣孔子使用同样的祭祀。

    这件事居然通过了。

    朱由检看到这个,觉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魏忠贤这个大字都不认识的阉人,居然能抬到庙宇与孔圣并立。

    而朝堂上下对此却熟视无睹。

    朱由检觉得,之前的争斗加上“六君子”一案,已经打断了现在文官的脊梁。

    这群人只知道党争,眼里只有利益,全无仁义了。

    种种事迹,让朱由检觉得,对于这些不作为却又占据高位,一心贪腐敛财的人,唯有亮出屠刀,

    不杀不足以重振污浊的朝堂风气。

    不杀不足以慰藉冒死直谏的英灵。

    不杀不足以安抚前线愤怒的官兵。

    ……

    门外传话的太监走进了乾清宫,在王承恩耳边说了几句。

    听完后,王承恩走到书房案桌旁,说道:“皇上,英国公请求入宫觐见。”

    朱由检平息了一下内心的情绪,点点头道:“朕知道了,命英国公在武英殿等侯,朕随后就过去。”

    看了一些凌乱的书房,朱由检又说道:“王大伴,安排人将这些奏疏整理好存档,另外再派人将天启六年的奏疏送过来。”

    “微臣遵命。”

    王承恩叫过门外的一个宦官,着手安排这件事情。

   

第十章 与英国公的沙盘推演[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